内容摘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4日在北京鸟巢正式举办。开幕式表演为我们敞开了另一扇从艺术来关注冬奥会这场国际级体育盛会的窗口。数字科技、传统符号、人工智能、当代美学、中国元素在开幕式上缓缓铺陈开来,这场体育盛事的视觉性也同样给予我们无穷的震撼。
立春时节,冰与雪的激情正待点燃。2月4日,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正式举办,为天南海北的观众带来了一场特属于春之伊始的惊艳与震撼。对于这次体育盛宴,经历过一次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民众无疑抱有更高的期待和热情,无论是全民冰雪运动的空前热忱,还是对于体育健儿的高度支持和关注,都指向这届冬奥会的“运动”本色。
这场开幕式为我们敞开了另一扇从艺术来关注冬奥的窗口。数字科技、传统符号、人工智能、当代美学、中国元素在开幕式上缓缓铺陈开来,这场体育盛事的视觉性也同样给予我们无穷的震撼。中国精神在视觉艺术层面被书写,中国美学也与现代科技联动——体育+艺术,一齐指向2022冬奥会的“身”与“心”的共同体验。
在本场开幕式中,科技感的加入让视觉维度更加丰富。具诗意的倒计时设计、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浪漫唯美的雪花火炬台、璀璨夺目的数字光影、独具创意的环保点火,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
整个鸟巢的内区地面,是一块巨大的地屏,呈现出冰面的千变万化,也通过AI技术,实现了视觉与人的交互、视觉与装置的交互。本环节的另一位分场导演、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员陶雯婷说,地屏的存在,也让很多环节有了“倒影”的呈现,“张艺谋导演在这一点上很智慧、很高级,不会显得舞台很空洞,而是营造出意境的美。”
开幕式上,由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献出的绿色麦田成为亮点之一,绿色蔓延舞台,麦苗逐渐幻化成一粒蒲公英,旋即被男孩吹散,成为天空中燃烧的焰火,像一粒粒种子,洒满大地,希望的帷幕就此拉开。在开幕式最后,讲解员介绍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如此之大的场地使用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是世界技术上的首创。
惊艳的点火仪式前,放飞的“和平鸽”随着孩子们的奔跑而变得鲜活,彻底点燃了“鸟巢”的热情。这个重头戏环节中,最吸引大家注意的,孩子们在自由而欢愉地奔跑,雪花在孩子的脚下一朵朵绽放。现场地屏呈现出的实时互动,其背后的3DAT技术,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科技亮点。这是第一次在世界级的大会(表演)上采用这种实时捕捉的技术,更为惊艳的是,这一套活动与设备捕捉的动效几乎是零延时的。
走出开幕式,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冬奥会的各个角落,从服饰到海报、从点火台到火种灯,中华艺术与美学在各处蔓延开花。
在冬奥三大赛区及各冬奥村,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制服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行走的载体“。制服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服装设计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制服评委、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指出:“服饰是重要文化符号,冬奥服饰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设计工程,必须以精品立世的标准来打造。”
本届冬奥会系列礼服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赛时将分别出现在雪上场馆、冰上场馆和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中。瑞雪、祥云、唐代宝相花……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提炼。
“色彩是对人感官最直接的刺激,除此之外就是图案。”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结合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笔触、线条、层次……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冬奥制服在图案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体育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体现着设计师将民族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伴随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拼写出“立春·SPRING”以及五环雪花等图案,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大年初四,艺术家蔡国强用一场震撼的烟花表演向全世界传递了节后浓浓的喜意,也用这种“四大发明的当代艺术形式”将冬奥会的开幕式赋予中国式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中国民众而言,这弥补了春节无烟花的遗憾;对于世界观众而言,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烟花艺术”的独特魅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天空中的烟花“大脚印”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本次冬奥会开幕式的视觉艺术总设计,艺术家蔡国强再次与张艺谋搭档,用独具匠心的烟花,为开幕式增光添彩。他在接受央视总台专访时表示,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创作原则下,这次烟花的燃放总量不到2008年奥运会的10%。总导演张艺谋表示,“以一当十、一叶知秋,这是中国人非常好的美学理念。”
本届冬奥会总导演张艺谋介绍说,本次开幕式从设计之初就确定,不再过多呈现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而这次希望从展示“我”变为展示“我们”,展现“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描绘今天的新时代。
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无疑是全场的高潮。在此处,张艺谋总导演将一片片雪花赋予了“我”和“我们”的含义。雪花”来自世界各地,最终在本次冬奥会的舞台上汇聚成一朵雪花,寓意着世界大联合,蕴含共建的心愿和理念。由各国国名组成的洁白雪花,在悠远的旋律中安静地升起。在这瞬间,“你”“我”“他”成为了“我们”。
对于冬奥会中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群体而言,这种“我”与“我们”力量的融合与碰撞无疑也是构成本次冬奥会的重要所在。一方面,“挑大梁”的艺术家在策划与统筹方面挥洒汗水;另一方面,更有成百上千的幕后工作者数年如一的坚持与创造。
开幕式上呈现的令人震撼的视觉特效全都出自一间工作室。工作室100多人的创作团队大多是90后、00后,他们已经在这里连续“鏖战”了三年,只为将中国人自己的数字科技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王志欧介绍,他们的团队涵盖了美术师、设计师和数字工程师等专业,很多都是硕士博士,水平已经能比肩国外顶尖的数字科技制作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志鸥接受采访时说:“总导演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既要有东方的底蕴,又要有新时代的新表达,所以我们一直在找这种独特的美学,比如说我们看一滴水、一滴墨要落下来,既要让它轻柔,又要有重量,前后还得有层次。”因此,一滴墨、一滴水的呈现都必须做到极致,既要有科技含量,又得有艺术效果,每一个细节,创作团队都要反复修改数百遍甚至上千遍。而有些环节的视觉效果,在反复打磨了好几个月后,最后又被推倒重来。
“最开始,总导演是希望在全球找艺术家、顶尖的数字工作者一起创作,但我们跟导演一次次开创意会,拿出了很多方案,后来,导演说这次好像可以用中国团队,我们才能有这样的创作机会。”
“我们首先得有决心、有情怀,我觉得大家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希望向世界人民证明我们年轻人,我们不只是热爱艺术这个行业,我们还能用我们热爱的行业为祖国、为我们中国人民在世界上做一次完美的亮相”,王志鸥说。
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认可,这份答卷惊艳了世人,为奥运史诗增添一抹浓厚艳丽的色彩。
摩登氧分是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平台,已成功举办过多次潮流网红展、品牌跨界艺术展。定期更新有趣、好玩的展讯,将当代艺术推向大众,让你时刻呼吸艺术的新鲜氧分!觉得我们有趣?欢迎来调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