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地气”(down to earth)是“一探究竟”(what’s on earth)。地表之下是一个沉淀中的混乱世界,遍布着工业残骸,有组织掩埋的污染物,无心遗落的日用品和幽灵般的辐射痕迹,是高耸入云的人类风景的脚印。
展览时间: 2019年12月28日-2020年02月23日 显示时间详情
展览地点: 广州 海珠区 泉塘路38号十号楼102
文/龙星如
“地气”(down to earth)是“一探究竟”(what’s on earth)。地表之下是一个沉淀中的混乱世界,遍布着工业残骸,有组织掩埋的污染物,无心遗落的日用品和幽灵般的辐射痕迹,是高耸入云的人类风景的脚印。
蔓延“大地与大气”的技术圈层(technosphere)仿佛是人类全球性活动,尤其是二十世纪近代技术进展的物证——我们从未有如此能力在全球尺度上印刻地表。与此同时,无区别地接纳和吞噬所有人类活动,使得地表之下也成为狼藉的现场,一个被蕴造出的,混沌流淌的“庞然之物”(hyperobject, Timothy Morton)[1]。这些栖居在星球表面和地表之下的人工痕迹,被卡在人类集体绝尘而去的进步路径和缓慢涌动的自然进程之间,但它绝非一个闷声不响的时间胶囊或人类文献。它时刻构建着人与其他物种的全新共处,并承载着自然随机的倒流与反噬。
这片覆满“人类脚印”之所,也是郭城工作的田野。他将关于“人类世”课题的长期、丰厚的调研隐藏在作品的“地表之下”,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只有一系列兼具幽默和冷冽的物件。Bipin Indurkhyaz在《隐喻和认知》里提到,对特定问题的讨论,有时候是通过看似毫不相关之物,使得习以为常的东西忽而荒诞。[2] 在郭城的作品中,看似毫不相关之物往往戳破我们虽置身其中,但其实所知甚少的庞大课题,如“人类世”。他用坊间传言“防电脑辐射”的绿萝装置探测大气中的本底辐射(《(临时的)小器具》),用X光捕获有意无意被固化在混凝土里的,幽灵般的技术物件(《琥珀》),并在阿姆斯特丹西北的一块二战后填海造出的土地上,创造了一块面积为一平米的“无人类痕迹”土地,向这片危机四伏的地层塞入一个没有人类信息的逆向时间胶囊(《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在他的创作中少见对“尖端”技术的卖弄,而通过捕猎那些“沉入地层”的零碎物件,窥视背后技术圈层的涌动。在这一系列的创作里,创作者是一个纯然的个体,面对这片由全球性技术活动所雕铸的地层和超越了个体时空尺度的对象,选择了用极微小而冷峻的方式去回应。或许这才是“庞然之物”的本质,这些大规模分散在空间和时间中,过于复杂的事件、系统或过程,本就无法整体性显露。至此也便可理解“荒诞”蕴藏的合理性,艺术家手里拿的并不是巨网,而是一根挑破的细针。
今天的抛诸于世界,是沉入地下。
【关于艺术家】
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先后获得上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 (2010)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 (2012)。他的作品大多关注主流或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郭城近期的展览包括:“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9);“真新镇日志”,UCCA 沙丘美术馆,秦皇岛(2019);“机器人·间”,今日美术馆,北京(2019);“开放代码.连接机器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9);“追踪末日松茸”,泰康空间,北京(2019);“卡拉卡拉大浴场”,广州画廊,广州(2019);“魔都の鼓動”,当代艺术博物馆,日本熊本(2018);“Life Time”, MU空间,荷兰埃因霍温(2017);“时间的狂喜”,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7)。曾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2018)、生物艺术奖,荷兰海牙(2017)。
摩登氧分是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平台,已成功举办过多次潮流网红展、品牌跨界艺术展。定期更新有趣、好玩的展讯,将当代艺术推向大众,让你时刻呼吸艺术的新鲜氧分!觉得我们有趣?欢迎来调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