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此次“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规模空前,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200 多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等,堪称迄今国内最全雨果大观。
此次“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规模空前,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200 多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等,堪称迄今国内最全雨果大观。
雨果曾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以“流亡”为重要分界点。此次展品也遵循时间与重要作品的脉络梳理,五个展区,一线贯之,走完即可概览雨果的一生。
入口序章首先揭幕的是出自画家里欧·博纳之手的《维克多·雨果画像》,这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须发皆白的思考者雨果形象。
这一序章是雨果的生平简述,展出了他不同时期的画像、相片,还有他的手模、发束、法兰西学院院士服等等。
以多角度形象展示,瞬间拉近我们与这位十九世纪天才的内心距离。
序章之后的第一展区“流亡前(1802-1851)”,展示了雨果的家庭生活以及他早期的诗歌与戏剧相关画作、演出道具等。雨果流亡前的生活其实就已经是激情和荣耀的注脚,中青年雨果已经享有无尽荣誉。
热情洋溢的红墙色彩,代表雨果在巴黎时澎湃的创作热情,带有与他的戏剧创作相匹配的戏剧性,也来自他最爱的大女儿莱奥波尔蒂娜肖像画中的红裙子。
另一侧展出的是《城堡卫戍官》等戏剧的绘画,每件作品都恢弘浩大。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画幅,此次展馆还完美展示了在多部戏剧中出现过的道具。这顶blingbling的王冠就是莎拉·伯恩哈特在《吕伊·布拉斯》中饰演皇后时所佩戴。
第二展区“流亡中(1852-1870)”,集中展现雨果与家人的海岛流亡时期生活,作品聚焦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悲惨世界》。
雨果一生有两件大事:巴黎和大海。所以这一展区将雨果流亡中所居住的海岛景观作为灵感源泉,以极具力量感的蓝色作为墙面背景。
“雨果是大海”,浩瀚无垠,难以穷其边际,他是我们所熟悉的陌生人。他不仅用文字描述大海,也用画笔描摹海洋,并以此隐喻自身,为画作题名“风浪”或“我的命运”。
雨果从未到过中国,但这不妨碍他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他热衷于收藏中国的年画、铜炉、瓷器、陶器、丝织品等,并将它们用于家居装饰。
“装饰家雨果与高城居”是“雨果与中国”展区的重要篇章。和“画家雨果”一样,“装饰家雨果”也是这位广博天才在作家身份之外鲜为人知的侧面。
他热爱装饰艺术创作,试图创造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舒适的、他所喜欢的环境。于是造就了“高城居”,即雨果在根西岛的居所。每间房间、每个厅室都有中国的艺术品,它就是一间琳琅满目的中国文化展览馆。
不仅如此,雨果还为“高城居”创作了一组“中国题材画”,以此图案制作木刻彩绘漆板装饰室内。
最令画报君惊喜的是“高城居”的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缮访谈视频也在这一区域展出,还原雨果住宅实景,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受。雨果对中国魂牵梦绕,中国读者同样对雨果有着深厚情感。
展区“流亡后(1870-1885)”重点作品《九三年》系列插画的背景。选取这三部小说重点呈现,因为它们是雨果在这三个阶段非常重要的文学创作,也是雨果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小说作品。
展区中《行走的雨果》青铜雕像与展览尾声处“荣耀与后世”展区最珍贵展品——罗丹所作雨果青铜雕塑遥相呼应,这两个展区的墙面色彩也是同样的典雅绿色,正是取自雨果青铜雕像的色彩,象征了雨果不朽的成就。
更出人意料的是雨果在文学之外,还有画家、装饰艺术家等多种身份,首次让中国读者直面雨果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才华与生动侧面,真正走进天才的内心。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国葬,雨果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曾经说过:“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唯一的一位。”所以他的葬礼相当宏大。
各个阶层领域授予雨果的勋章、奖章也遍布这个展厅之中。而最让画报君期待的则是成列在展厅最后的这一件雕塑作品。说到他的作者,我想大家一定听说过他的大名,哪怕你并不是专修的艺术类学科,他就是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非常崇拜雨果,他根据之前为雨果画的一些速写图,以此为原型完成了一尊雨果半身像。这尊半身像中的雨果头向前倾,作沉思状。这也许是雨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因为它见证了伟大的雕塑家与伟大的文学家,两个最伟大灵魂的碰撞。
展览通过雨果波澜壮阔的人生,首次向中国观众较为全面地展现这位“普天之下人类情感的大师”在文学、绘画、装饰艺术等多元领域的探索,感受隐藏在文豪光环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侧面与蓬勃创作。
摩登氧分是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平台,已成功举办过多次潮流网红展、品牌跨界艺术展。定期更新有趣、好玩的展讯,将当代艺术推向大众,让你时刻呼吸艺术的新鲜氧分!觉得我们有趣?欢迎来调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