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孙策的绘画在满足于抽象艺术的一般程式之后,显然并不满足于大师们对艺术和物的关系的上述理解,他在分别尝试了"物质化"和"去物质化"的双重过程之后,试图以自己的艺术方式重新回到庄子对物的一个理解--无物之物。
开幕时间: 2018-06-16
展览时间: 18/06/13-18/07/12
展览地点: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展厅(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蓝色光标公司北门)
参展艺术家: 孙策
策展人:
主办单位: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 曾琼
等待万物苏醒
文/荣剑
自杜尚以来,艺术家一直面临着艺术和物的关系问题。问题是由两条路径展开:一个现成的物品何以可以直接是艺术?–这是杜尚的小便器给予艺术颠覆性的冲击;而在格林伯格看来,物的终极形式也就是艺术的终极形式,在极简主义语境里,一张空白的画布可以直接就是一幅绘画。这两位大师对艺术和物的关系的理解,迄今是否依然有效?至少在现当代艺术的各类实验中,艺术家还在不断地尝试以综合材料之名将”物”直接植入于画布,同时艺术家也一直在努力把”物像”驱除出画面。
孙策的绘画在满足于抽象艺术的一般程式之后,显然并不满足于大师们对艺术和物的关系的上述理解,他在分别尝试了”物质化”和”去物质化”的双重过程之后,试图以自己的艺术方式重新回到庄子对物的一个理解–无物之物。
这是庄子在齐物论中的看法:万物本质为齐,世间物论纷纭,皆由执”我”之见所致,所以要以”丧我”为发端,齐而同之,非物我两忘而不可。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犹如庄周梦蝶,或人或蝶,如梦如幻,似真似仙,此乃自由的最高境界。
以无物之物观之,杜尚之物和格林伯格的物之形式,岂不就是物之两面?沉湎于物性岂不就是自我的迷失?哲人于艺术的启示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能洞察或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以此眼光看大千世界,不看繁花似锦,不看争奇斗艳,只看万物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