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次展览以此为主题,是基于“互渗-共生”已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即不仅在整体文化形态、艺术生态上日益呈现为一种交织、互渗、融合、共生的状况,同时这样的状况也十分显著地体现在当代艺术家个体的创作实践与思考中。正是在“互渗-共生”的状态和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潜在的、涌动不息的生命力。
开幕时间: 2017/12/29 15:00
展览时间: 2017/12/30 — 2018/01/17
展览地点: 上海市长宁区金珠路111号
展览空间: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 柴一茗,陈可,陈彧君,丁小真,黄渊青,井士剑,李舜,李秀勤,刘建华,鸟头,邱黯雄,邱加,施慧,王亚彬, 汪伊达,邬一名,薛松,杨剑平,尹秀珍,张浩,钟山
策展人: 江梅
主办单位: 上海油画雕塑院
策展理念与展览概述
江梅
“互渗-共生”,既是状态描述,也是趋势概括,二者组合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点。本次展览以此为主题,是基于“互渗-共生”已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即不仅在整体文化形态、艺术生态上日益呈现为一种交织、互渗、融合、共生的状况,同时这样的状况也十分显著地体现在当代艺术家个体的创作实践与思考中。正是在“互渗-共生”的状态和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潜在的、涌动不息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接续了二十世纪以来有关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身份建构的命题。一百多年来数代艺术家为此在中西文化之间游走、徘徊、取舍,探寻融合之路、发展之路,期间由于革命、战争、社会运动等各种历史的因素又几经阻厄。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兴起,未完成的现代性使命与当代化的艺术潮流相交杂、汇合,最终形成这三十多年来复杂而又特殊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景观。“国际化”、“本土化”则成为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关键词,在不同的时期甚至具有艺术风向标的意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策略性”因素在逐渐弱化,今天,思考这一问题更多的是从中国自身的当代文化价值建构出发,去探索和建立真正既“中国”又“当代”的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核,体现今天这个世界日益一体化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与美学。
观照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语境,本次展览试图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当代艺术的考察,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艺术实践案例来探讨如下问题:1、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路径及其开展方式、特点与形态;2、中国本土的视觉与美学资源如何在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获得有效汲取与转化,并与现时代的经验与美学互渗共生、创新发展。
为此,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杭州和上海本地的21位艺术家参展。他/她们中的大部分为当代艺术领域中卓有成果的艺术家,有着长期的艺术实践经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也有少数是近年来在艺术思考和创作上都十分活跃、受到艺术界较多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形态也非常多元,涵盖了水墨、油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类型,从语言、媒介、形式、观念、思想等各个层面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当代”、“本土”概念的敏锐把握及所做出的各自艺术回应,其多样鲜活的视觉表达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生动诠释了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互渗-共生”间,今日中国艺术新的生机和令人期待的前景。
【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