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7年12月20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承办,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协办的“开放的课堂系列展”在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正式开幕!
2017年12月20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承办,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协办的“开放的课堂系列展 第五工作室”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从多个角度呈现第五工作的教学历程与现状,意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脉络梳理、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 开放的课堂系列展:整体•无限——第二工作室”与其同时开幕。两个工作室的展品共同呈现,燃放当代艺术精彩,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在本次展览开幕式上,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为我们发表致辞。他表示我国的油画作为与世界主流美术最接近的艺术种类,它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展览得到了体现。希望广美以后的教学可以使同学们在艺术上能够发现、提出问题,与所有同学分享并讨论,这一定会使所有人都获益匪浅。
据悉,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肇起于2004年黄小鹏开设的全院“当代艺术实验选修课”,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早以“当代艺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单位之一。第五工作室是当代实验性艺术工作室,坚持当代艺术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教学原则。旨在立足于今日语境,展开具有文脉传统的“当代艺术实验”教学。工作室的专职教师是雷振华、黄小鹏、刘可、张晓静,并由陈侗、张嘉平兼职任课,2013年开始,专职教师便由周力、刘可、秦晋、黄一山、曾曦,胡斌兼职任课。历经13载,第五工作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累积了一系列关于当代艺术实验的教学方法及经验,不断构建、整合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课堂系列展 第五工作室”展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五工文献、课堂切片、五工作品。
一、五工文献
从2005年成立至今,第五工作室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教学文脉及线索。文献部分主要通过文本、图片、课程录像、出版物等方式呈现工作室历年的重要活动。第五工作室教学一直注重学生艺术学习的“在场感”及行动力,强调课堂学习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方式。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合作平台,促进与艺术相关项目的展览、公共教育、工作坊、独立项目等。 第五工作室与多个国内外的美术馆、艺术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创造校外艺术实践的可能。为同学提供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二、课堂切片
第五工作室的教学涵盖绘画、装置、影像、行为、文本等不同艺术形式,强调学生在油画系传统文脉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思考与实践,能够通过艺术学习建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在课程设置中,第五工作室注重课程和课程之间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每个课程通过不同角度的切入点去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学生思考、思辨以及作品的实现能力。展览中“课堂切片”通过对教学课程的模拟再现,用切片式的呈现方法还原部分课程理念。本次展览选用这学期刚完成的摄影、草图文案、材料技法、创作四门课程。
三、五工作品
本部分集中呈现第五工作室历任教师、部分毕业生、在校生的作品。第五工作室教师基本上是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并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教师作为一个工作室教学之本,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五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理念。为数不少的从第五工作室同学在毕业之后,持续地在艺术领域研究、探索,很多已是活跃在当今艺术现场的艺术家。这些在持续发展的艺术家作品是对第五工作室的教学的回应。 同时部分在校的学生也独立艺术家身份参与这个部分,也是从侧面反映当下第五工作室学生的创作现状。
第二工作室则强调艺术对社会的“介入性”, 专业教学围绕“感悟”和“语言体系”两大关键词展开。第二工作室自建制以来,专注“语言范型和文化认知”,强调艺术对社会的“介入性”,致力于建构艺术规训体系:专注艺术教学的规训、自识、反思和批判——介入哲学观念,规训话语范式,自识方向定位,反思文化认知和批判社会景观。本展览以时间线索,通过在艺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工历届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架上作品、实验艺术、以及出版文献、教学现场等四大模块,围绕“整体与无限”的主题,梳理了二工的学理文脉,一方面强调了二工的优秀教学传统,另一方面强调了在当代语境下的实验性探索。
本次展览从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全面呈现了二工的教学成果和现状。
据悉,“开放的课堂系列展 第五工作室”和 “ 开放的课堂系列展:整体•无限——第二工作室”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