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呼吸之间
梵高,生于荷兰还是深圳大芬村?20000个中国梵高的故事等你来看!

每一个把苦难变成热爱的人,都是梵高。

2017年12月19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Modern O2
分享到:

内容摘要:如果《至爱梵高》没能让你在影院坐稳,这部揽货各大奖项的纪录片《中国梵高》可值得你一看~



最近,绝美艺术大片
《至爱梵高》终于在大陆上映

45 (14)
《至爱梵高》电影海报 △


这部世界上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用65000幅油画为观众讲述了梵高去世前最后六周的故事,在没上映前就广受期待!

45 (12)
《至爱梵高》电影片段 △


但是,上线后也有不少网友趣味吐槽:

“在影院睡了三次后还不会错过剧情!”



45 (7)

△ 虽然油画的叙事方式很创新,但对电影而言,却因画作本身平面使电影失去了景深,让人观影体验不佳。

45 (2)
△ 认为故事平庸,“形式大于内容”。

尽管如此,对于忠粉来说还是三个字:
“看哭了!”


45 (3)
△ 催泪大作

45 (8)
△ 故事不影响大家的暴哭


片中每一帧都是精美油画,让人在为梵高故事眼泪婆娑之余不免视觉乏味,所以看的更多是一种情怀与致敬。

45 (10)
《至爱梵高》电影片段 △

45 (9)
《至爱梵高》电影片段 △


那么,如果《至爱梵高》没能让你在影院坐稳,这部揽货各大奖项(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最佳中国提案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外合拍长片”、洛杉矶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的纪录片《中国梵高》可值得你一看~

45 (26)
《中国梵高》纪录片海报 △

片中主人公 赵 小 勇
其实是最有资格向梵高致敬的人
他被称之为“中国梵高”
十多年来临摹梵高作品近十多万幅
但他并不是艺术家出身
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工

45 (2)
赵小勇 △


纪录片《中国梵高》就是聚焦这位在中国深圳大芬油画村,以临摹梵高作品为生的画工赵小勇身上。

片中以他去荷兰完成对于梵高的“朝圣之旅”为线索,突出他在这次旅程之后的转变—— 在临摹梵高将近二十年之后,决定从模仿走向原创,从画工走向一名真正的画家。

45 (25)
赵小勇 △


“有一个晚上我做了个梦,梵高真的出来了。他说: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我说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
这个时候我醒来了,他不见了。但我满脑子都是他,都是梵高。”

45 (16)
《中国梵高》片段△
译:他问我,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了?

45 (17)
《中国梵高》片段△
译:我是“梵高”!我感觉很好!我很想画画!


2014年,小勇去有机会去看了真迹。当临摹了无数遍的《星空》和《咖啡馆》真的在眼前时,他忍不住落泪:“不一样,还是不一样,颜色有差别。”

45 (21)
《中国梵高》片段△


45 (22)
《中国梵高》片段△
译:不一样,颜色都不一样


站在梵高故乡的土地上他彻悟:“我花了20年临摹的所有作品,都不及一幅真迹的价值。不是价格,而是一种艺术的价值。原创的意义是无价的,任何临摹都无法与之相比。”

45 (23)
《中国梵高》片段△


从此,人们记住了这部片子的主人公赵小勇。而后来,他也如愿走上了原创的道路。

45 (2)
赵小勇 △


但是其实在这部片子的拍摄地——大芬村里,还生活着许许多多像赵小勇这样的画工。他们也画了千千万万个梵高,只不过梵高作品中怒放的光彩没有照亮他们的生活。

45 (7)
《中国梵高》片段 △

大芬村
全球最牛逼的山寨艺术品基地


美国的大型超市、欧洲的精致小店、法国酒店大堂的“名画”装饰,还有办公室、咖啡馆里的巴黎街景画….全世界有60%的高仿名画都来自中国——深圳大芬油画村!

45 (4)
大芬村 △


这里原本是个小村落,但凭着令人惊奇的生产速度与低价,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让这里一度成为了全球最牛逼的艺术批量生产工厂。

0
大芬村 △


超过800家作坊,5000家画廊和20000名画工在这里聚集,梵高、莫奈、伦勃朗、达芬·奇等那些备受欢迎的世界名画在这里随处可见。

45 (1)
大芬村里的达芬·奇 像 △

45 (10)
随处可见的“艺术作品” △


据统计,大芬村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到了1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被国内外的艺术同行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45 (5)
画工在临摹作品 △

45 (8)
大芬村里醒目的牌匾 △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他们都是“中国梵高”!


在数以万计的“山寨”作品中,梵高的作品是最受欢迎的。所以混迹于这里,哪怕随手抓一个路人,都有可能是几分钟内就画出梵高作品的画工。

45 (7)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艺术、油画这些听起来似乎是高雅的事情,但在大芬村里从事艺术工作的画工们,大多数没有绘画功底,学历甚至也都不高。

45 (5)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有人统计过,大芬村当地的居民大约300多人,但外省来的画工则源源不断超过一万人。他们以老乡招工的形式,一个带一个,一个带几个地将年轻劳动力自然流动到深圳。

45 (12)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这些像流水线上一样的画工,每个人都有分配临摹不同的局部,你画眼睛,他画头发….几个人、几十个人迅速就能完成一幅画。

45 (6)
《中国梵高》片段 △

45 (5)
《中国梵高》片段 △


村子每年要生产500多万幅油画,这些画工们把这里当成是生活的全部,吃饭、睡觉、唠嗑、教育子女都在这里进行。

45 (13)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45 (6)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这里当头一棒,无数个画匠也遭到了失业的命运。但从此,这里也开启了迫切需要转变生产方式,由出口转内销的转型之路。

45 (9)
大芬村里的画工 身后是《最后的晚餐》 △


大芬村的发展史,和赵小勇一级无数个大芬画匠的经历一样,正成为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中国制造的转变史。

0 (1)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


现在,大芬的出租屋里仍有上五千名画匠,他们为梦想而来,为生计而留,在面临整饬的画墙面前依然描绘着那片属于自己的梵高天空。

45 (3)
大芬村里的画工们 墙面上是梵高的自画相 △



2015年被欧洲定为是“梵高年”
而电影《至爱梵高》
也让人们再次把目光回归到
这位孤独、寂寞又敏感的伟大艺术家身上
他那灼热而痛苦的灵魂早已让人热泪盈眶

45 (11)
《至爱梵高》 △

在记录片《中国梵高》里
我们也更深度了解梵高与“中国梵高”的故事
梵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他和中国千千万万的画工一样
身处茅屋,过着“家徒四壁”的苦逼生活

45 (17)
赵小勇和余海波 △

所以,从“复制”到“原创”的赵小勇
还有大芬村里数以万计的画工们
不是小人物背负着远大的理想
而是每一个把苦难变成热爱的人,都是梵高。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中国梵高》
&余海波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