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看杨徐的画,会惊觉到一种中性的美。他笔触下的少年:精致、脆弱、敏感、不知所措,却散发着强烈的青春气息,如花儿一般需要被呵护;同时,他们的眼神无不透露出渴望被采摘的性息。而他笔下的女人,却是独立内敛,目光坚定的自我存在。
展览时间:2017/05/07 — 2017/06/07
展览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民和路
展览空间:红墙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杨徐
策展人:郭建婷
主办单位:红墙美术馆
学术主持:陈瑞峰
杨徐的眼底有光,诚如他的画:青春、繁华、绚烂、光彩照人,但却不仅仅,就像一个经历了许多故事的人,这些故事没有捆绑他,反而使他变得更轻盈。
看杨徐的画,会惊觉到一种中性的美。他笔触下的少年:精致、脆弱、敏感、不知所措,却散发着强烈的青春气息,如花儿一般需要被呵护;同时,他们的眼神无不透露出渴望被采摘的性息。而他笔下的女人,却是独立内敛,目光坚定的自我存在。
【展览作品】
从世俗眼光来看,男人如女人,女人如男人是离经叛道的。这是因为二元化性别制度要求我们男人应该像男人,女人应该像女人。但这不是一个生物学范畴,柏拉图在《宴饮》篇里说:人类最早有三种人,都是圆球形状的,分别是雌雄同体、雌雌同体和雄雄同体。因为造反,被宙斯劈成两半,爱情就是每一种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要重新合为一体。这是哲学史上最早对同性恋的解释。二元化性别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让多种形态的性别逐步向稳定的两性模式发展,这只是作为社会契约被逐渐建构的文化概念,两性的性别角色并非纯粹依据生理形成,而是在后天努力之上习得的。
在美学上,刚强与柔韧,豁达与细致,这些看似对立的两极糅合在一起,总能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惊喜。尼采说:“任何顶级的艺术都是雌雄同体的”。
科学的进步让性别选择成为了一种自由,通过现象揭示存在于图像内部、共性的规律性存在,本身是一个跨文化的慨念。不受个体或群体性别与身份因素的制约,何尝不是一种自由。
让我们跟随杨徐作品的审美视角,脱出性别化的窠臼,体验人性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