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此次展览试图通过融合艺术、文学(科幻)、科技、社会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更好地理解当下紧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上海种子(Shanghai Project) 由 李龙雨 与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 联合策划,以“远景2116”为主题。该项目第二章将于2017年4月22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展览题目取自同名纪录片“时间的种子”(Seeds of Time),响应该纪录片对即刻行动改善全球气候状况的呼吁。
此次展览邀请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员组建团队,分别创作全新项目,并邀请近40个研究个体或团队从不同领域及视角对项目予以回应,试图通过融合艺术、文学(科幻)、科技、社会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更好地理解当下紧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探索一种可持续的解决之道。作为一场思想盛宴,它涵盖了建筑、设计、展览、市民参与及青年创意等项目和平台。
《雨后夏风》,王旭
《极限碰触:舞动的软管、云母立方、电炉上的水滴、无题(彩虹/水)》装置,古斯塔夫·梅茨戈尔
“重新理解衰老”,金斯顿
延续“根基研究员”(Root Researcher)
及“研究员”(Researcher)的体系
展览方大胆让科研人员参展
让观览者体验艺术碰撞科学魅力
同时也为时代做出微弱又重要的努力
最炫最吸引人的高科技
不是是否存在外星人
而是当科学碰上艺术的跨界火花!
科幻文学X艺术
《未来线路》项目
▼
《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刘宇昆
《未来线路》概念图
视觉艺术家邱黯雄及其团队,从科幻小说家刘宇昆特意为展览撰写的虚构文本作品《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公共艺术项目《未来线路》。该项目将视频交互技术融进一辆上海运营的公交车上,让观览者在亲身参与艺术项目过程中,彻底过了一把科幻瘾。
《未来线路》现场图,邱黯雄及其根基研究员团队
而有才又任性的科学家们
甚至也疯狂跨界艺术里
秀起自己的科学涵养?
肚子里没点“墨水”
可能都看不懂啊!
哲学X艺术
《重置现代性!上海站》项目
▼
《重置现代性!上海站》,布鲁诺·拉图尔及其团队
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协同团队集合学者、知识界代表, 以文献和工作坊的形式创作了充分体现学术观点的艺术项目——《重置现代性!上海站》。旨在探讨在生态与人文环境均已发生剧变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现代性”这一概念。
《重置现代性!上海站》图片
以为浪漫的哲学家
跨界感性的艺术
已经够神奇了?
其实更神奇的是
数据处理技术和艺术跨界
已经来袭!前方高能!
数据技术X艺术
艺术作品《出口》
▼
《出口》, 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兰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和迪勒·斯科菲迪奥带来的作品《出口》,在接近 360 度的全景式荧幕上呈现“转译”自大量调查数据的动态图像直观地还原人口迁徙(移民)、气候变迁等发生在地球村的一系列“运动”(Movement),并揭示数据变化背后的深远影响。该作品是一件信息可视化技术的艺术作品。
《出口》, 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
哲学数据都来了
和生物的跨界还远吗?
看官们来猜猜
艺术会不会和所有
科学学科都跨界混一遍呢?
想想都觉得炫酷到没朋友啊!!
生物X艺术
《14#》艺术装置
▼
《14#》装置现场及草图,刘窗
《迷你脑》,金斯顿(Stuart Kim)的研究成果
艺术家刘窗以自己的两件作品《14#》,分别对应两组生物学家——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托马斯·哈东(Thomas Hartung)和戴维·帕米埃斯(David Pamies),以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生物学家金斯顿(Stuart Kim)关于延缓衰老以及替代性《迷你脑》的研究成果用艺术作品向大家说明:科技意味着进步,但也需要艺术的修正和治愈。
生物学家金斯顿(Stuart Kim)的研究成果
看官们是不是都惊呆了?!
原来展览里的艺术品
还可以和科学这样玩?
其实啊,在这个展览开放前
科学和艺术早就“在一起”啦~
光学原理X艺术
光学玻璃手工艺作品
▼
光线玻璃手工艺作品,克里斯·伍德 Chris Wood
英国艺术家克里斯·伍德Chris Wood将特定形状的双色玻璃安装在墙上,光线经过玻璃表面的特殊涂层时,会反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以这种方式,Chris Wood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成为光线的手工艺者。她的工作不是创造颜色,而是让光学原理在玻璃手工艺创作中散发出迷人的艺术气质.。正如她在网站上说道,“光这种材料在我的作品中,从盛水的酒杯到高科技双色玻璃都散发着魔法。”
克里斯·伍德 Chris Wood作品
或许因为物理光学原理
和艺术创作之间有着
道不清说不明的相似
所以总能受到科研人员
以及众多跨界艺术家青睐
光学原理X艺术
艺术作品“新角度”
▼
“新角度”,Super Nature Design
Super Nature工作室采用超立方体和第四维的做法,利用金字塔状的结构优势和会反应观众活动的灯光,挑战观看者的视觉维度,结合想象、现实与科技创造出作品 “新角度” 。其互动性以及空间让观众体验到不同的景深,带来别有风味的美学感受。Super Nature将这项工作描述为“颠覆性思维和视觉感受的并置”。
Super Nature Design工作室作品
跨界艺术家想说
物理算什么??
数学也能被跨界创作
看官们尽管找
找得出不能融进
艺术里的元素
算我们输!
数学理论X艺术
艺术作品“迷失在杨辉三角”
▼
“迷失在杨辉三角”,Super Nature Design
Super Nature工作室的另一件作品——“迷失在杨辉三角”,把数学理论放大形成一百 个LED三角形,观众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木琴与作品互动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音乐和灯光序列”。这是要观众们和创作者,一起表演的意思吗?
来自日本的艺术家富田伊织(Iori Tomita)利用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将鱼类、甲虫类、爬虫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尸体透明化,创造了这些 “死亡艺术” 系列作品。他对于“死亡艺术”的特殊痴迷和将化学药剂与艺术结合的做法,让海洋生物美妙的骨骼结构摇身一变成为美妙的艺术作品。
富田伊织(Iori Tomita)动物标本艺术
看完大量和科学学科
紧密结合的艺术作品
看官们是不是想起了
被高考支配的恐惧?
(暴风哭泣)
然而更炫更神奇的还属
3D打印技术和艺术的跨界!
3D打印技术X艺术
艺术作品“圣物再生”
▼
“圣物再生”, Amy Karle
3D打印手骨过程
美国艺术家Amy Karle利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让自己的艺术创作品“圣物再生”成为一个浸泡在生物反应容器中的人类手骨支架,并且在这个支架中植入了大量人类干细胞。这些植入的干细胞将会随着时间推移成长为一副真正的人类手骨。
3D打印手骨支架和人类手骨图
摩登大咖就问你萌
一个会“长大”的艺术品
酷不酷?酷不酷?!
然而不管你有多酷
都肯定酷不过摇滚音乐的啦~
甚至酷到霍金都Hold不住啊!
科幻X艺术
摇滚乐和霍金
▼
霍金为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献唱于单曲《Keep Talking》中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作为迷幻、太空摇滚鼻祖之一,把科幻和音乐这两种看似陌生又疏离的元素密不可切地体现在演奏中,甚至连斯蒂芬·霍金这样高冷酷炫的科学家,也抵不过他们的“撩拨”,曾经破天荒地为其伴唱!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专辑封面
物化生被艺术“调戏”尽了
新旧科技也都跨界遍了
看官们以为这都完了?
图样图森破!
看得见摸得着的玩腻了
还有无形的音波等着撩!
无形音波X艺术
“音速雕像”项目
▼
“音速雕像”,卢克-杰拉姆
英国艺术家卢克-杰拉姆将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制作了“音速雕像”。正如科学作家乔伊-汉森所说:“以3D雕像的形式把无形的音波形象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
新媒体艺术家曹斐对时代的变化十分敏感,投身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创作中。举办了以科幻为专题的大规模个展,展示他在科技与艺术交界处创作出的作品《人民城寨》,显现出科幻文学和新媒体艺术在未来发展时更多交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