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他者”逻辑,对于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种摆脱了后殖民理论窠臼的语境预设,除了艺术家作为创作生命的个体,一切有可能影响到艺术家创作的外部环境的因素可统称为“他者”逻辑,它不再指涉具体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学院与在野的问题,也不如英国学者安东尼•吉斯登提出的那样,所谓现代性的独特之处在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扩张性”和个人失落带来的“私密性”之间日益增加的距离,而是作为研究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在场性”、“合法性”以及“叙事逻辑”的线索之一,作为艺术家进行自我价值认定与判断的有效辅证,作为我们认知中国当代艺
展览时间:2016-06-24 – 2016-08-01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虹墙艺术画廊
策 展 人:刘芯涛
学术主持:齐廷杰
主办单位:北京虹墙艺术画廊
协办单位:北京新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杨方伟 王睿 主玛于江 蒋华君 王家增 胡勤武 甫拉提塔依尔江
“他者”逻辑,对于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种摆脱了后殖民理论窠臼的语境预设,除了艺术家作为创作生命的个体,一切有可能影响到艺术家创作的外部环境的因素可统称为“他者”逻辑,它不再指涉具体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学院与在野的问题,也不如英国学者安东尼•吉斯登提出的那样,所谓现代性的独特之处在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扩张性”和个人失落带来的“私密性”之间日益增加的距离,而是作为研究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在场性”、“合法性”以及“叙事逻辑”的线索之一,作为艺术家进行自我价值认定与判断的有效辅证,作为我们认知中国当代艺术呈现面貌与方法论转变的深层原因。
显而易见的是,当代艺术的叙事线索近年来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从集体性的记忆空间到个人化的记忆碎片,从宏大叙事的关注、描绘到高度自我化的日常生活的视角转变,这种转变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非此及彼,不能说集体性的记忆空间就不具备个人化的生活、不具有内心的真实或者只对自我的日常生活关注就会完全忽略外部世界。只是说,作为被压抑的“他者”逻辑下的桎梏因素,我们尽量避免谈及,集体性的日常与个人化的日常,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表达艺术真实的一面。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不免通过各种媒介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从集体化的日常表述到私人化的日常表述,显示出当代艺术叙事方式的某种转变:从被动的、压抑的转向为一种更加主动的、自由的诉说的方式。
青年一代的绘画逻辑似乎与前辈有所出入,他们貌似对周遭的现实世界漠不关心,当然这种有意识的漠视并不意味着他们生活在真空中或者没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只是选择了一条更贴近生命体验、沉浸内心的叙事模式,这种微观叙事的模式与宏大叙事的模式都构成了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完整的样态。按照常规的观点,宏大叙事一般对应着社会的、历史的、人文变迁的元素,这点由诸多艺术家的图示语言可以看出,逆向推之,由图示语言的变化也可以推断他者逻辑的变换。假如说,“宏大叙事”是一种社会自上而下的对艺术创作的干预,那么,“内心自我”则是由里而外的对于创作模式、创作对象的自主选择。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