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6年5月18号,谷文达将参与一场由菲拉格慕基金会赞助的展览“跨越艺术和时尚”,此展览由意大利几个艺术机构合作展开,包括国立中央图书馆、乌菲齐画廊、现代艺术画廊、和马里诺马里尼博物馆、萨瓦托·菲拉格慕博物馆和纺织品博物馆。该展览以知名的意大利鞋履设计师萨瓦托·菲拉格慕作为一个传记的起点,探索艺术与时尚的复杂关系
1.【展览预告/介绍】
“跨越艺术与时尚”
弗洛伦萨马里诺.马里尼博物馆
2016年5月19日-10月31日
5月17日预览,5月18日开幕,5月19日起对公众开放
此展览由意大利菲拉格慕公司基金会赞助并策划
2016年5月18号,谷文达将参与一场由菲拉格慕基金会赞助的展览“跨越艺术和时尚”,此展览由意大利几个艺术机构合作展开,包括国立中央图书馆、乌菲齐画廊、现代艺术画廊、和马里诺马里尼博物馆、萨瓦托·菲拉格慕博物馆和纺织品博物馆。该展览以知名的意大利鞋履设计师萨瓦托·菲拉格慕作为一个传记的起点,探索艺术与时尚的复杂关系。菲拉格慕的迷恋二十世纪的前卫艺术运动使他发现在世界艺术的灵感并和许多当时的艺术家合作。同时谷文达一直很感兴趣的艺术的力量和流行文化作为文化的使者跨越国界传播理念。
“跨越艺术与时尚” 展示了艺术和时尚的世界如何有持续着排列,重叠和协作的关系:从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到未来主义者和超现实主义激进的方式的复杂性。由玛丽亚路易莎弗里萨,艾丽卡莫里尼,斯蒂芬妮里奇,阿尔伯托萨尔瓦多策划,展览包括了一切如衣服,配饰,织物,艺术品,书籍,期刊和照片以及特别为展览创作的现代艺术装置。这一文化传播的例子有很多,包括一个鞋子轴承的靶子图像,灵感来自美国艺术家肯尼思·诺兰的作品,一件埃尔莎设计的时装,实际上是萨尔瓦多·达利和伊夫圣劳伦特的标志性蒙德里安式的裙子。
2.【谷文达参展作品介绍】
3.【菲拉格慕背景介绍——创始人和他的传奇故事】
作为家中14个孩子中的第11个,萨瓦托·菲拉格慕在1898年生于博尼图,一个离那不勒斯100千米的小村庄。及时在孩童时,萨瓦托便表现出对鞋子的极大热忱:在他11岁的时候去那不勒斯师从一个鞋匠当学徒,在13岁时他在家乡开了自己的鞋店。16岁时,他旅行去到美国看他一个在波士顿大型鞋工厂工作的兄弟。萨瓦托对现代机器生产过程十分着迷但同时他也看到了机械化生产对产品质量的局限性。20世纪早期,他搬去了加州的圣塔巴巴拉,在那里他开了一家制作修理鞋的店,加利福尼亚在那时是个令人激动的新电影工业爆炸发展的地方,萨瓦托开始为电影设计并制作鞋子。同时他研究着怎么使鞋完美合脚,为此他在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化学工业和数学。当电影产业搬去了好莱坞,萨瓦托·菲拉格慕便一起去了。在1923年他开了一家“好莱坞靴子店”,被当地媒体评价为“鞋匠之星”。
1927年,菲拉格慕决定搬回他的祖国意大利,并选择了弗洛伦萨定居,一个因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匠人闻名的城市。在他的弗洛伦萨工作坊内,他为他的高水准严格手工制作的工人们配备了流水线,萨瓦托开始了不断向美国出口。
接着便是1929年金融危机,突然使美国市场陷入瘫痪,迫使公司倒闭。然而菲拉格慕并没有失去信心,相反,他将他的重心转到国内市场。几年之内,他的生意发展的很好,他又租了两家工作坊和一家在费罗尼·斯皮尼的商铺,经过弗洛伦萨的托尔纳博尼。尽管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被经济制裁,但正是在这个时候,菲拉格慕推出了他的一些最流行广泛的作品。1938年,这些成功的创作使他能够支付购买费罗尼·斯皮尼大宅的首付,从此这里便成为了公司的总部。1940年他娶了博尼图当地医生的小女儿万达米莱蒂,他们生活在弗洛伦萨并生养了六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战争结束后,菲拉格慕的鞋子开始闻名世界,成为意大利设计和生产复兴的象征。接下来的几年里,使人们看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发明,玛丽莲梦露的著名的金属细高跟鞋,金色凉鞋和尼龙线的隐形凉鞋鞋面(1947年为菲拉格慕赢得了著名的“内曼·马库斯奖”、此奖相当于时尚界的奥斯卡,标志着他正式成为鞋类设计师)。当菲拉格慕在1960年去世之前,他已经达成了他一生以来的梦想: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最美丽的鞋子。他将事业留给了他的后代,并在他的最后几年专注于另一个梦想:将菲拉格慕转变成一个伟大的时尚品牌。
左图:萨瓦托·菲拉格慕在他的费罗尼-斯皮尼大宅工作坊,1937-1938(照片来自david lees)
右图:萨瓦托·菲拉格慕和他最有名的客户们的木鞋楦,1955(照片来自archivio foto locchi firenze)
4.【延展阅读——文化移情. 霓虹灯书法系列】
2012年10月17日,谷文达在香港大学课堂进行《文化翻译》行为艺术表演,霓虹灯书法系列与著名的文化机构、著名的商业机构或著名的商业品牌合作而创作。《文化翻译》又以文化机构的名字与著名商业品牌为此系列作品的翻译基点。《文化翻译》系列中的任何一件特殊作品的创作原则在于将一个文化机构的名字或一个著名商业品牌通过与另一语言之间的“文化翻译”来完成。
《文化翻译》形成的背景:
此系列是谷文达移居美国多年之后所产生的一想法。实际开始设计制作是从2004年开始。他在谈到他的《碑林. 唐诗后著》时曾写到:“此一时期,世界不同文化,特别时美国的多元化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和‘身份重新认可’,从所谓的‘美国主义’到‘亚洲时代’﹐随著世界政治﹑经济形态的变化﹐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边缘主义’的变革与重组。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文化翻译>>此一系列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二十与二十一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的政治与社会﹐科学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衝突之间。而是从一个侧面去谱写当代史,一个正在演变的时代在文化上的纪实。从中可以意读我们当代社会中人种﹐政治﹐科学与文化的特殊共性﹕‘文化的进出口’﹐‘文化的异化,反异化,互相异化’﹐和‘文化的互相消费’。这是当代文明的一部史实与史诗。
<<文化翻译>> 系列中的文化翻译本质﹕
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无论“直译”或“意译“﹐其本质上的“不精确性”或“无法精确性”﹐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可翻译性”的实质如果我们仅依据翻译的“不精确性”或“无法精确性”为原则。而<<文化对话>>计划所要展示的不仅仅如此﹐她更重要的是向大家展现一个问题﹐即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的“不精确性”或“无法精确性”到底会产生何种现象和结果。
<<文化翻译>> 系列通过“复合翻译法”所创作的实例﹕
众所週知﹐构成文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字义与字音。音译与音译可想而知是永远不能同步完成的。如此﹐谷文达产生了一个欲念﹕以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为例﹐举<<文化翻译>> 中的一件作品为实例﹕美国匹兹堡大学邀请我以其校名创作。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以音译方式译成中文﹐并由谷文达选择适当的英语发音的同声汉字来构成新义。然后将此音译方式译成的汉语﹐再以音译的方法译回成英语﹐这可完成了在特殊意义上的“完善”。此一谷文达所创造设计的“复合汉英翻译法”的过程如下﹕
这样的翻译方法论﹐使一个大学的名称在不同文化之间来回地轮番翻译后﹐创造出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 即谷文达通过“复合翻译法”所创作的﹐他称之为“后文化”现象。
再举 <<文化翻译>> 中的另一件作品为实例。这是谷文达为一个著名的时装品牌 salvatore ferragamo 设计的﹕
通过上述的实例﹐现在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到了谷文达想要说明的是当不同的种族与文化接触之际﹐“误解”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必然。而他要著重指出的是﹐当我们要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时﹐“误解”是必须的。<<文化翻译>>系列中如上的两个例子就是用他所创造的“复合翻译法”对文化和商业机构的“误解”而创作出来的。这企不是用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来做文章﹐并有目的的创造“误解”﹐而后从有目的的创造出来的“误解”中得出新的结论﹗
例一﹕汉语句“月光”的字面翻译是“moonlight”。“moonlight”的英语音译成为汉语是“moon=虻﹐ligh=癞﹐t=忒“。“虻癞忒”的汉语拼音是manglaite﹐意为“虻虫痲风的错”。
例二﹕“晨露”﹐将这一汉语词意译成英语为“morning dew”。现在把“morning dew”按照读音相近的音译原则译回汉语是为“mo=摸﹐er=耳﹐ning=宁﹐dew=肚”。这个从英语句子重新音译回汉语的结果却成了“摸耳宁肚”﹐即“摸摸耳朵平静肚子”。
例三﹕汉语句子“风竹林”意译成英语为 bamboo forest in wind。但是当这个 bamboo forestin wind 再以英语的音译方式译回到汉语﹐此句子便成了“bam=办﹐boo=不﹐ fo=法﹐re=蚋﹐s=死﹐te=特﹐in=淫﹐win=吻﹐d=蒂”﹐即“办不法蚋死特淫吻蒂”意义为“把不法的小虫子置于死地﹐并特别过度地亲吻果实的茎蒂”。
碑林 – 唐诗后著
装置艺术
1993-2005年创作于中国西安谷文达石刻工作室
石碑 #1 – #50﹐(每块碑110cmx 190cm x 20cm﹐重1.3吨)
展于何香凝美术馆 oct 当代艺术中心
唐诗后著之一:
唐﹕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來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英文翻译为:tangdynasty: wang wei one-hearted
when those red berries come in springtime, flushing on your southland branches,take home an armful, for my sake, as a symbol of our love.
以 witter bynner 的唐诗英译本jade mountain 之英语读音的同声汉字译回成中文:
晚作诗来得拜睿寺﹐客目迎斯颇令叹。
妇乐形昂犹﹐受似揽得菩兰妾色。
太阔泓岸啊﹗暮赋而福迈赛珂。
爱思啊﹐心波翱浮﹐讴舞而乐福。
由谷文达重新翻译回英文:
come to bairui temple for poetry reading at dusk, welcomed and appreciatedguest, gleeful lady, high spirited feeling, like having orchid and sensualconcubine. vast heaven oh! deep shore, poetising at dusk is a higher blessingthan jade, oh! love, floating and soaring waves of the heart, sing and dance myhappiness.
<<文化翻译>> 系列是经典文人艺术与波普大众艺术的结合﹕
与简单的音译如“荔枝lychee”﹐“炒面chowmein”﹐“kentuckychicken肯德基”﹐“mcdonalds麦当劳”﹐“disney迪斯尼”﹐“microsot微软”相去甚远﹐我们亦常见商业广告中另一种以语言的读音通过音译到另一种语言的读音﹐并演译出一种对原意的阐述。以下举例而言﹕汉语的“cocacola”即“可口可乐”读音近似英语原读音﹐
同时也解释了“cocacola”这一软饮料的味道﹐即“喝可口可乐﹐既可口又可乐”﹔另一例子为“marborogh”的汉语音译是“万宝路”﹐除了汉语读音模拟英语发音之外﹐也给“marborogh”带来了浪漫美丽的联想﹕“通向千万宝藏之路”。如此一种语言的读音通过音译到另一种语言的读音﹐并演译出一种对原意阐述,﹐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简的音译﹐它是一种观念的翻译与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结合的现象。它已成为“文化进口”与“文化出口”的象征。是文化化了的大众商业。这也是<<文化翻译>>在观念上的另一体现﹕将传统经典的文人艺术的哲学美学内涵与大众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
著名的文化机构﹑商业机构﹑商业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社会的象征符号﹐且置于东西文化的大背景中﹐特别是通过外语(即外国文化)的过滤(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翻译是一种过滤器去清理掉它种文化中我所不需要的成份)。在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后的特殊意义。
同时﹐我们可以经验一种新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荒谬性﹐讽刺性和迷茫的困境。其次﹐它亦揭示出公众的狂热和盲目从如何可以使一种文化误解误译蜕变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偶像符号。而这一现象却造成了“波普”艺术的震憾力。例如﹐发明中国餐馆“签语饼”的发明地是在美国。之后“签语饼”却成了代表中国文化的极为流行的象征物。而“签语饼”只是最近才在中国出现。我们从这裡学到了什麽﹖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异国”消费“和”再生”﹐然后再“出口”中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原本没有“签语饼”文化﹐现在“进口”了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