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网络的普及不过20多年,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流通的渠道由于网络的传递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整合,从而部分瓦解单一垄断局面。又由于新的运营和消费模式的产生,过去工业化和标准化时期的监督与评价系统的也逐渐地顺应改变。非单一标准,独特体验,灵活身份,分享精神等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体验。
展期:2015年12月13日 – 2016年1月31日
VIP预览:2015年12月12日 16:30 周六
策展人:沈瑞筠
参展艺术家:CAMP、帕克·依托、李启万、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西斯塞勒·图拉斯、杨俊
地址: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10:00-18:00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研究支持:李丽琼、刘井彬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合作平台:艺术界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特别鸣谢、时代地产
网络的普及不过20多年,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流通的渠道由于网络的传递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整合,从而部分瓦解单一垄断局面。又由于新的运营和消费模式的产生,过去工业化和标准化时期的监督与评价系统的也逐渐地顺应改变。非单一标准,独特体验,灵活身份,分享精神等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体验。
互联网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维的现实。它打破了不同系统及地域的界限,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穿插地被搜索和被呈现。在同一个事实面前,它可以提供我们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理解角度。因为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思维模式,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被加以强化和凸显。在这个时代,个体不再是封闭的,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和外界产生交互。个体的属性也可以因为交互随时改变,并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更新。因此,接受和认同多重的身份、可变的标准,变得重要。同时,也为产生多元和独特的个体提供条件。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希望绕开后网络现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关于互联网的两个议题中,试图通过这两个切入点用一种更带创造力的方式来理解这种现象,用行动和实践推进我们的认知。这个展览不光只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呈现,它也是一个研究和探讨的过程。我们将借用“网络”的概念作为一种策展方式,邀请艺术家,杂志,大学院校共同参与,通过艺术作品的特别定制,研究小组的实地考察,与杂志交换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分院联合研究,实体出版和网络传播和调研相互推进等方式探索“网络”的可能性。并尝试通过与《艺术界》12月刊及“时代美术馆有轨艺术”项目的合作,测试在三个不同平台用三种不同方式展示艺术家西斯塞勒·图拉斯同一构思的作品的效果。展览探讨我们能否能用一种变化和多维的思维角度来建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在瞬息变幻的现实中,保持清晰的定位,缔造个性化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