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玻璃艺术家的行话中,“玩火”是对烧制玻璃的别称。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可见“玩火”的危险性。烧玻璃真有那么难吗?
吴德灏
广东惠来人;
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广州,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在玻璃艺术家的行话中,“玩火”是对烧制玻璃的别称。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可见“玩火”的危险性。烧玻璃真有那么难吗?在经过几年的历练后,吴德灏对“火” 从好奇到愤怒再到驾驭,犹如与火龙在岩浆上共舞,刚刚将项圈套牢火龙的颈部,等待他的是跟随火龙穿越那流动的玻璃浆。在玻璃浆回归常温前,一件作品的成型与否往往还是不可预知的,在进入窑炉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使之前的几十道工序功亏一篑。因此,有时它会令你愤怒、爆发甚至放弃。然而,当你敲开高温石膏模型见到流光溢彩的它时,你的心片刻间溶化了,这就是一次次“引火烧身”的诱惑。
《枯山石》,玻璃,20cm×12cm×8cm,2011
《江山》,玻璃,60cm×25cm×25cm,2012
吴德灏的作品都是在美院的玻璃工作室独立制作完成的。玻璃材料对技术的要求非常的高,制作工序繁杂,成品率低。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和探索,他摸索出了一套日臻完善的创作方法和教学模式。他在创作中总结出玻璃造型“形之内外”的独特美感,是非透明材料所不能及的;色彩的溶入使造型散发出某种特定的情绪,丰富了造型的感染力。
《失乐园no.1》
《失乐园no.2》
《失乐园no.2》局部
《失乐园no.3》,玻璃,100cm×30cm×30cm,2012
《失乐园no.3》局部
《筑梦》,玻璃,20cm×90cm×20cm,2012
在造型的探索上他一方面延续了以往的人体创作,但又区别于传统的人体塑造,提炼出更能体现材料美感的独特造型;一方面迷恋于寻找有机体的造型力量,尤其在剥夺了其固有的颜色后,纯粹通透的造型更接近物品的灵魂内核。作品《失乐园》表现了一个脱离群体且失去“颜色”的个体,是群体抛弃了它?还是它蜕变得太快?然而,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个体。其实,它们只是另一个群体。
《黑暗中的舞者》,玻璃,34cm×22cm×10cm,2011
《月朦胧》,玻璃,40cm×28cm×12cm,2011
作品《黑暗中的舞者》凝固着舞者的唯美瞬间,在一抹静穆的蓝调中隐约透射出一股暗涌的激情,静中有动。作品《那一年》是他今年创作的新起点,以多体组合的构造阐释玻璃造型的多维性。简约的外造型营造出女孩安静笃定的状态,穹顶般的蓝色发型深邃静穆,蕴含着女孩仰望星空的思绪。
《夏》,玻璃,30cm×15cm×15cm,2011
《秋水》,玻璃,45cm×11cm×7cm,2011
《Dream》,玻璃,60cm×46cm×15cm,2012
《那一年》,玻璃,43cm×26cm×16cm,2014
玻璃艺术大师李宾斯基曾说:“玻璃是光的容器”。这句话一直指引着吴德灏的创作,在创作中他体会到:雕塑家正是这“器”的创作者,器的造型将主宰着光的流动,引领着光的闪烁。因此,在玻璃这个容器中,光是血液,造型是灵魂。这两者的结合对每一位“玩火者”都是一种考验,而每件完美的玻璃作品都经历并凝固着“玩火者”的播种与等待。
艺术活动:
2014年 “异图——21空间推介作品展1”, 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东莞
2013年 wei微展,盖亚空间,广州
首届中国杭州亚太传统手工艺展,杭州
“形塑——新具象雕塑专题展”,二十一空间美术馆,东莞
“另一种地域性——广东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
回”,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
2012年 “穗港澳2012雕塑交流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
“绽放——广州地区雕塑展”,岭南美术馆,东莞
“2012国际新玻璃艺术展”,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上海
2010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作品被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收藏,成都会展中心,成都
2009年 “礼赞生命——5.12中国汶川大地震抗灾周年纪念雕塑展”,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读书女孩》雕塑,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
2007年 “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06年 “首届穗、港、澳现代雕塑交流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
2004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东美术作品展” ,
广东美术馆,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