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以梦为马”相继在广州、东莞、中山成功举办后,不知不觉已走到了第4站——德国站,作为这次系列群展唯一的海外站,可以说为广东青年艺术家和德国艺术界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平台,我们约访了德国站的负责人—海德堡席勒画廊的运营人赵洲,谈谈他对这次展览的看法。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车建全教授策划的“以梦为马 — 青年艺术家群展”,试图将过去十年毕业的广美绘画专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仍然以各种方式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的青年艺术家,为广东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参照。车教授所选取的个案,有长期扎根本土的,有北漂的,有海归的,更有留在海外发展的。以生存作为轨迹,不可逆转地告诉社会,这就是艺术的生态。
“以梦为马”相继在广州、东莞、中山成功举办后,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第4站——德国站,德国站的参展艺术家有19位,包括:莫希亮、林昀、谢莹、肖姗姗、梁曼勇、李金阳、肖欣跳、黄子亭、任真、何绮兰、吴天然、郭梦垚、王会慧、张璐、叶绩、王相超、张子嫣、张丹燕、杨洋。作为这次系列群展唯一的海外站,这次展览可以说为广东青年艺术家和德国艺术界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平台,中德文化的碰撞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因此我们约访了德国站的负责人——海德堡席勒画廊的运营人赵洲,谈谈他对这次展览的看法。
【关于赵洲】
艺术史博士,艺术与音乐史学者,“艺术与音乐现场教育”创始人。
一九七三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一九九九年至今学习,生活和工作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海德堡。在海德堡大学师从西方艺术史泰斗,巴尔赞奖获得者(2005)雷德侯教授(Prof. Lothar Ledderose),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始任教于海德堡大学并担任海德堡科学院研究员,从事多项中德合作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
2009年在德国海德堡创建德藝文化集团(Kunstrie Culture Group)并任总裁,集团旗下包括席勒画廊,古桥出版社,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豪艺术音乐学校等。在组织筹划中德文化艺术展览与出版,中德青少年艺术音乐教育与交流项目等方面深受业界好评,成为中德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赵洲博士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在艺术与音乐史研究和教育方面具有十分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水准。
M:摩登氧分
Z:赵洲
M:您可以先介绍一下海德堡席勒画廊的一些情况吗?
Z:席勒画廊坐落在诗意和浪漫的城市海德堡。经过多年来的坚持与投入,席勒画廊成为了本地跨越文化与国界的艺术文化机构。
在为东西方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在促进中德两地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互动的同时,席勒画廊也在努力促进不同行业的交流与互通。画廊策划的艺术项目“艺术相遇企业”受到中德两地多个企业的关注与支持。 在2012中德文化年,画廊为德国知名企业IT界巨头SAP策划了“四海内外—中国年轻艺术家群展”。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近十万人次参观了这次展览,让欧洲观众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与国际性。
另外,画廊近年来展出的作品有水墨,油画,版画,实验性的架上与装置,摄影等等。 2013年7月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隆重地举办了“通往自由之线”个人展览,在德国美术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经过多年的努力,席勒画廊已经成为众多题材,各个门类以及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们交流和展示的桥梁!
M:您为何会在席勒画廊工作?作为画廊艺术总监,您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Z:席勒画廊是德国文化产业集团德艺集团旗下品牌之一,德艺集团还从事教育,文化交流和出版等方面业务。我作为画廊艺术总监,主要负责艺术家的甄选和展览的策划方面的一些工作。
M:什么机缘让席勒画廊选择与《以梦为马——青年艺术19面体》这个展览合作呢?
Z:席勒画廊和广东地区艺术家有着长期和深入的合作,比如和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和李纲都曾进行过成功的合作。与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合作也非常愉快,有几位广美教授都曾访问过席勒画廊,计划或是曾经在这里做过展览。这次《以梦为马——青年艺术19面体》是受广州美术学院车健全教授的推荐,而我们认为这些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风貌,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次非常优秀的展览!

参展作品之一:郭梦垚《城市计划系列-阿姆斯特丹-No.3》 38x38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何绮兰 《主爱. 环绕》 珂罗版 41.39cmx41.45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李金阳 《拘禁的梦魇》 珂罗版 38.17cmX38.63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梁曼勇 《玩偶》 珂罗版 48.08×42.5cm 2015.6
M:您对这次合作有什么期待?您预期这个展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Z:这次展览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让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可以有机会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展出自己的作品,倾听各自意见;另一方面,也给欧洲的观众和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接触中国最为年轻一代艺术作品的机会。正如席勒画廊一向秉承的价值,我们非常高兴可以提供两地间这样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
M:您作为一个海外画廊的运营人,对国内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创作情况是否了解?您如何看这些80后的青年艺术家?
Z:有一定了解。80后艺术家逐渐三十而立,走向成熟。面临机遇和困难都很多,还要有一个历炼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每个时代的艺术一定会是那个时代所属的艺术家才可以最好的体现,80后的艺术家也不例外。

参展作品之一:王会慧 《天台》 珂罗版 43.92X50.8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肖珊珊 《东游记 等待祷告的阿拉伯妇女 叁》 珂罗版 40.06cmx51.33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杨洋 《无限》 珂罗版 51.5cmx39.8 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叶绩 《摩捏摩绪捏》 珂罗版 44.18cm x 60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张丹燕 《我,就是你》 珂罗版 60×37.5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任真 《婚嫁》 珂罗版 39.89cmx39.86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林昀 《焦虑粉饰》 珂罗版 35.97×60 cm 2015.6
M:现在德国艺术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德艺术交流中有什么意义?
Z:德国当代艺术以一种更为自然和多元化的形式存在。在当代艺术方面,加强中德艺术交流对开阔两地艺术家的视野,促进两国间民间的交流与互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M:接下来席勒画廊有什么展览计划可以推荐给大家?
Z:接下来的展览会是一位旅居纽约的德国女艺术家做的抽象装置,欢迎大家关注,也谢谢你们的采访。

参展作品之一:王相超 《马拉之死》 珂罗版 60cmx47.08cm 2015.6

参展作品之一:张璐 《暗》 珂罗版 37.57cmx56.74cm 2015.6

谢莹 珂罗版 《Detail No. 7》 39.83×40 cm 2015.6

张子嫣 珂罗版 《Paradise》 38.65cm X38.3cm 2015.6

肖欣跳 《洞见系列之十三》 珂罗版 37.15X60.18CM 2015.6

莫希亮 《树下有人家–儿童计画NO.1》 珂罗版 39.65×39.42cm 2015.6

黄子霆 《Mu 17》 48.01cmx38.34cm 珂罗版 2015.6

吴天然 《CEC1》 珂罗版 39.45cmx39.02cm 2015.6
后记:此次“以梦为马”群展,体现的是当前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风貌,现实社会充斥着各种挑战与压力,青年艺术家们能坚持以各种方式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待他们不忘初心,在前进的路上创造出更多精彩!感谢赵洲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摩登氧分的采访,和他为中德艺术交流所做出的努力,希望未来能在席勒画廊看到更多优秀国内艺术家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