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此次19位青年教师的联袂画展,目的在于通过创作研讨回归到教学本体上来,总结创作与教学中的问题,正确而理性分析当下时代的审美趣味、规律及高度,理顺传统笔墨师承与现实生活的融入,再度审视以“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则。
开幕时间:2015年9月16日上午10:30
开幕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座 谈 会:2015年9月16日下午2:30
展览时间:2015年9月16日—9月27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7号厅、8号厅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学术支持:广东省高校中国画学术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
张 彦
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担任承前启后的角色,一直为教学岗位工作的中坚力量。有朝气,有活力,是他们的工作品质。在当下时代的变革下,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倾心于艺术教育事业,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努力探索传播,可以说是个体精神的至善之为。而此种敬业精神的聚集所释放的正能量,正是中国画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的具体体现和结果。以许敦平、刘文东、陈朋、颜景亮、王忠勇、梁醒生为代表的70后青年教师,他们在各个专业中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及创作研究。同时亦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艺术活动和任务,成为岭南画坛的艺术新锐。他们的阅历有着共同的特点,多为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同时又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感恩,尽心尽力执教于讲台之上。这种共同的担当精神,同时也带来了不可言喻的凝聚力。此次19位青年教师的联袂画展,目的在于通过创作研讨回归到教学本体上来,总结创作与教学中的问题,正确而理性分析当下时代的审美趣味、规律及高度,理顺传统笔墨师承与现实生活的融入,再度审视以“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则。不难看出,在国画专业教学的框架下,山水画专业的张东、陈伟明、陈水兴,人物画专业的于理,花鸟画专业的许晓彬、刘瑗、赵春恒,壁画专业的詹晓燕,还有新增书法专业的谭文选、陈锴生、洪权以及基础教学的余国庆、何馥君等诸位青年教师的作品中,各自的审美取向与水平有着不同的认识高度和区别,这不单只是专业的问题。由于不是理论家,不能更深层次分析他们的知识结构所带来的审美趣味及追求,只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勤奋。
可以说自2011年中国画系易名为中国画学院之后,随之一系列教学的举措,皆使中国画学院展现出新的姿态以迎接社会的变化,并随着教学改革稳步发展,并壮大。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更使中国画学院呈现勃勃生机。他们与其他青年教师一样,传承着老一辈教师的优秀传统,以教学为己任,以探索为目标,并融入时代文化思考,立足民族文化,融汇古今,兼容并蓄,以开放的艺术思想和严谨的教学风范,团结一致使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育,也是我们岭南文化教育的希望与未来。
斯为序,实为助阵也!
参展教师及部分作品:
张东、许晓彬、刘文东、王忠勇、许敦平、于理、陈朋、赵春恒、颜景亮、陈水兴、刘瑗、陈伟明、谭文选、詹晓燕、陈锴生、梁醒生、余国庆、洪权、何馥君
张东 《随风潜入夜》 110cm×11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许晓彬 《在水一方》 235cm×80cm×3 纸本设色 2013年
刘文东 《紧那明王咒 十万婆罗洲》 160cm×180cm 纸本重彩 2011年
王忠勇 《郑板桥题画》 26cm×15cm×2 纸本水墨 2015年
许敦平 《在河之洲·一年容易又秋风·中渚·逍遥云汉》 248cm×62cm 纸本水墨 2015年
于理 《寂静欢喜》 122cm×18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陈朋 《吞力屯系列》 180cm×48cm 纸本水墨 2015年
颜景亮 《印度印象之圣河》 180cm×180cm 矿物颜料、金属箔 2008年
赵春恒 《高冠者》 45cm×34cm 纸本设色 2012年
陈水兴 《秋园物语》 240cm×25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刘瑗 《烟雨清音》 180cm×97cm 纸本水墨 2013年
陈伟明 《朝天岩》 25cm×34cm 纸本水墨 2014年
谭文选 《烜堂论印诗》 243cm×60cm×4 纸本水墨 2015年
詹晓燕 《树静风听》 200cm×180cm 矿物颜料、金属箔 2009年
陈锴生 《前贤论书数则》 33cm×120cm×6 纸本水墨 2015年
梁醒生 《而立之一》 210cm×18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余国庆 《高原红》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07年
洪权 《泉者精气之所发也》 8cm×4.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何馥君 《天空》 170cm×180cm 绢本设色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