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呼吸之间
阳光下透出记忆之美——香港艺术家谢淑婷专访

《陶戏之二——谢淑婷雕塑新作展》9月12日至10月31日于温哥华玮瑞画廊展出

2015年09月15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betty
分享到:

内容摘要:谢淑婷是我一直关注的当代艺术家,她的作品流露着一种女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触觉,所以一直都很想了解艺术家对于创作背后的想法。难得这次有机会能进行认识和了解,这个机会当然不可以错过。(龙邃洋 文)

    
龙邃洋 文
    
    当我得知香港艺术家谢淑婷Sara Tse要来温哥华做展览时,便第一时间联系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黄晨Sen Wong要求约见,谢淑婷是我一直关注的当代艺术家,她的作品流露着一种女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触觉,所以一直都很想了解艺术家对于创作背后的想法。虽然,在地球上我们同处于同一个地区:广东,讲的也是同一种母语:广东话,从小我也不多不少在香港电视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似乎有着共同的生活圈子。然而广州和香港两个艺术圈在近二三十年里,似乎没有任何交集,更不要说互动了。每次去香港,除了围观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外,还喜欢逛一下香港的画廊和本地艺术区。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香港是一个艺术的荒漠,无论在大众层面和另类艺术生态中,香港都一直渗透着一种自由商业社会折射下的独特的艺术活力。可惜,一直以来对于香港艺术生态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二手信息的层面。难得这次有机会能和香港艺术家进行认识和了解,这个机会当然不可以错过。
    话说回来,一个广州的艺术家和一个香港的艺术家认识,却在不远万里的加拿大温哥华,这也许亦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这与谢淑婷个展的策展人黄晨的努力大有关系!黄晨是我画画的启蒙老师黄唯理的堂妹,说起来也是一段缘分,不过在此就不展开说了。黄晨今年才回到温哥华未到半年就能策划出一个有意思的当代艺术个展,足可见她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她在温哥华艺术圈的地位。
    再说到温哥华这个城市,一流的空气和自然环境让该城市连续十年位居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首,自然也是对于中国人的最大的魅力所在。而谢淑婷为什么选择来温哥华做展览,她个人是抱着什么心态和想法来的,带着我心中的问题,8月末炎夏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如约来到列治文黄志荣老师的工作室,一边看她制作作品,一边和她聊起关于她和她的作品的故事。
    
【关于谢淑婷】

0915_9

    
    现居香港,曾多次参加国际顶级的巴塞尔国际艺术展;曾参与艺术结缘匪浅的路易威登的艺术项目在其位于香港的旗舰店艺术廊呈献《时间旅人》展览;曾参加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这是她首次在加拿大展出。
    谢淑婷擅长用材质和表现技术上突破传统模式,多年来通过图式、语言、材质、表现手法的等变换而形成了她的创作风格,将身边的日常生活物品融于瓷泥,伴随炉火;让灰飞烟灭后蜕化为白瓷,前后形影互照。尝试透过各种视觉艺术体验将观众带去另一个特定时空。
    

0915_11
艺术家谢淑婷(左)与本文作者龙邃洋

    
谢淑婷Sara Tse(香港艺术家,以下简称S)
黄晨Sen Wong (策展人,以下简称W)
龙邃洋Steven Dragonn(摩登氧分艺术顾问,以下简称M)

    
M: Sara你好,这次个展算是你在温哥华的第一个个展,是吗?
S: 是的。
M:您这次来展览,做准备的时间是多久?
S:差不多三十天左右, 这次带了二十件作品过来,其他都是在温哥华做的,多亏黄志荣老师提供这么好的陶瓷工作室,每天在这里烧几件(陶瓷),还要做其他准备,时间都很紧密。
M:我看见你以前的展览也搭配了其他的一些物品,那这次你也有带来吗?
S:这次没有旧物配合作品,因为主题不同。这次展览会有灯箱,让别人感受到那种透光的感觉。这次也有一点我的孩子的作品。
M:小朋友的作品?这些是他们自己捏的吗?
S: 是的。这是展览特别的地方,这次也把小孩子带来温哥华,他们在这里做的陶瓷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0915_24
展览前,谢淑婷在准备展品
    
0915_15
陶瓷作品
    
0915_7
陶瓷作品

    
M:这个展览是以怎么样的方式展览?
S:有些放在墙上,有些是放在灯箱上面。有些放在展板上,用布帘摭盖部,观众要步近找躲着的作品。
M:我一向有留意你的作品,做的是关于一种记忆的,这次展览也是吗?
S:是的,这次也关于回忆,就是做了妈妈之后与孩子相处的回忆。孩子长大后重温这些作品会感觉到当中的意义。
M:那你做这些作品与你以前的生活会很有关系吗?
S:我的作品一直和我过往的生活很有关系。新作反映近年生活的改变。旧作例如「母亲」,作品中有缝纫机的装置,那是因为妈妈以前学裁剪的,虽然之后她做护士,但我们五兄弟姐妹还小的时候,为了要留在家里照顾我们,便从制衣厂拿些衣服回家做加工的工作。那时,她每天都坐在缝纫机前,我总在旁边看着她工作,印象很深刻。我长大后这缝纫机変成我书台,听妈妈说以前也用这缝纫机当我襁褓时的床,所以缝纫机在我心中有特殊的意义。

0915_1
灯箱里的展品
    
0915_4
墙上的展品
    
0915_10
谢淑婷在调整灯箱里的展品

    
M:严格来说您是香港原居民吗?
S:我在香港出生,但我妈妈是马来西亚华侨,我爸爸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因为他们父母热爱祖国,叫他们回国读书。期后到了大跃进时期,父母到了香港相遇。因为他们之前回过中国,当时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对于他们有共产背景的人很敏感,所以不让他们回去而只能留在香港。
M:听你这一说,就是因为这大时代的背景使你将香港本土情感浓缩成种子埋藏在心里了哦!
    
S:其实香港当时一般家庭都像我这种形式地生活。虽然我的作品主要纪录自己的家庭,但同时亦反映那时代香港的情况。当时香港制衣业发达,很多家庭主妇都到工厂里拿半成品回家再加工,例如缝花边、穿珠、剪线头等等,完成后送回工厂交货。虽然我们住在新界的一个小村庄,但从小村庄走出去只用五到十分钟就到工厂区。 当时一般家庭居所距离工厂大厦就这么近。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到工厂里干活,虽然工厂与家的距离很近,但她毕竟还是去了工作,留下我一个人在家。按照现在的法例是不允许发生的,但那时候并没有法例的约束。家人送我玩具熊,妈妈就说小熊会陪伴我,不用怕一个人在家。于是我整天都和小熊一起。那年代的孩子总有一个钟爱的娃娃陪伴自己。我的作品经常出现一些玩具熊代表童年时代,有些观众对我说很有共鸣。

0915_17
展品
    
0915_16
展品

    
M:听你这样说你爸爸跟妈妈并没有艺术的背景,那为什么你会选择去做艺术和陶瓷呢?
S:那是因为比我大六岁的姐姐对艺术也很有兴趣。 姐姐大我六年,刚好我读小学的时候她读中学。如果她要做一些艺术功课,比如她在一边画水彩,我也在一旁跟着画,从此也培养了我对艺术的兴趣。她在香港中文大学读艺术系。我有空时会去她宿舍里玩,很响往她的学习环境。她毕业展览我也会去帮忙,我慢慢对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是我不想让家里人、老师等等觉得我总是跟随她,我很警觉自己要跟她不同。她常用现代工业物料例如美国建筑用的发泡胶、记忆海绵、塑料等做她的雕塑,很有时代感,一直留在美国洛杉矶发展。我就喜欢运用陶瓷这种传统的物料表现当代艺术。
    
M:你是怎样想到选择用陶瓷这种媒介去凝固记忆里的东西?
S:中大毕业之后我去了日本参加常滑国际陶艺交流计划,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都去那儿交流,如加拿大、丹麦、挪威等等。当时我大开眼界,看见人家从十三岁读陶艺专科,做到三十岁,有很丰厚的经验,觉得他们真的很棒。那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他们做的东西都比较工艺一点,很传统,例如做一个花瓶要讲究对称、厚度平均,注重细节,都很注重技巧。
    我在中大读书,概念艺术影响我最大。当时我想着怎样才能把艺术概念融入陶瓷中表现。我觉得如果自己的作品不需要用传统很注重技巧的方法制作那就好了。于是我想到这种方法,并慢慢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方式挺有趣的,将以前或当下的记忆凝固在一件作品中,别人看到这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已经消失,看见只是剩下白瓷的空壳。

0915_3
展品
    
0915_14
展品
    
0915_12
展品

    
M:那你会不会随着自己的儿女长大而继续创作下去?
S:应该会继续创作下去吧,我做陶瓷就像写日记一样。其实我最初的创作有关自己的情感经历。我十二岁便认识他,跟他很聊得来,十八岁的时候才一起,后来我跟他思想的距离越来越远,那只好跟他说分手,我知道这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毕竟认识这么多年了。我充满内疚感,很想逃出情感的珈锁,于是我将跟他在一起时穿过的衣服都烧成陶瓷。当时我想要过新的生活,便买了新的衣服,换新的形象,希望有新的开始。
    
M:这好像也是在香港很典型的特征,听说很多男女分手是都会互相把对方的东西全部扔了,或把手机里对话照片全部删掉,甚至连流行曲的把这些活脱脱地写进歌词里。
S:是啊,但其实我没有把所有东西扔掉,只收藏在一角,到现在仍没打开过。期后,我有新的男友,他把一张纸对折,剪了半圆形,把画纸涂上银色,送了这样的卡给我,这张卡打开45度角看就是一个心形。我很珍惜和他一起的时间,我把和他约会穿过的衣服剪了两个圆形,回应他给我的卡。然后把其中一个圆形和衣服转化成白瓷,把那块圆形放在我们一起用餐的器皿上再烧一遍, 燃烧的温度比之前制成器皿的温度高,令秞色变化,好像褪色的照片的感觉,这系列作为我跟他在一起的陶瓷记录,像日记。曾经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文献展里展出。

0915_6
观众在现场看展
    
0915_8
观众在现场看展

    
S:在这之后,由于母亲患了老人痴呆症,她对我们的印象越来越模糊。我开始做关于母亲的作品,刚才我也说她过她在马来西亚出生,我就做一些她喜欢种的热带植物、她养过的小狗和小鸟等,装置作品还放了那台缝纫机,希望能唤醒她一些快乐的记忆。虽然妈妈依然忘记,但是却唤起哥哥姐姐对母亲的回忆。我们之间更了解,也一起扶持,分担照顾病重的母亲。
近年我也经历了很多事,首先是爸爸在印度尼西亚去世了,我去奔丧不久,几个月后我的儿子出生了。一年之后母亲去世,之后我的女儿也不久出世。那感觉是两位至亲虽然走了但同时上天又给我两个至亲。生死对于我来说有一个新的理解,所以我再次做作品的时候有新想法。过去,我想保留旧记忆;现在却像为保存当下一刻意而做。我觉得作品如果关于现在与儿女一起的时光,即使以后我也有老人痴呆,也不记得他们的时候,他们仍可从我的旧作中得到慰藉。
    
M:听您这样说您的每一件作品就像日记一样。想法上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作品会否强调跟上次的有一些区别呢?
S:两个月前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有个联展,我做了一些陶瓷的风筝在那里挂着飞。我将自己中学时代的日记撕碎了,混在陶泥里做成了风筝,这些风筝放进窑里烧的时候,日记的纸碎也烧毁,我日记的内容随着风筝起飞远去。那些旧事只存在我的心中,或慢慢遗忘。我处理母亲遗物的时候,都会反思如何处理自己的遗物。要是儿女保留我所有的旧物和日记,将是一种沉重的情感负担,于是我开始处理自己的物品。我的作品跟记忆、失去甚至是死亡也有关系。
M:所以做艺术家有种好处就是能将生活当中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段去转变成另外一种东西。

0915_19
谢淑婷在展览现场

    
M:Sen黄晨您好,刚才和Sara聊她的艺术,我又想问一下你为什么回来之后温哥华第一个想策划的展览是Sara的个展呢?
W:首先,这么巧我也有计划想回温哥华。本来我是在香港和国里工作了很多年,我们之前也是合作了很多次,也存在了十几年的友谊,一直都是好朋友。我们之间存在着同步交流的一种方式,其实在香港的时候只要有活动,我们俩就会见面什么的,但是好像没想到要做展览。直到上一年的年底,在计划回温哥华之前我们也见过面,我们就觉得如何有适合的时候在温哥华做个展览也不错。其实她自己也一直在酝酿着,有这个心愿。她有这个心愿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一个契机。刻意的去做一个策划未必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在机缘巧合之下的效果却是相当不错。我来温哥华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做了一些准备,一直在酝酿着这个方案等待契机的来临,其实这个条件就是她的意愿和合适的时间。我当然是想做个展览,但也要时机是对的才行啊!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很值得的去推荐她到这里展览,就是温哥华是一个移民城市,Sara的背景可以说是国际知名艺术家、香港人、东方人、亚洲人,她的东方文化底蕴也很强。而且温哥华有“小香港”之称。在这里有很多香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所以受众肯定会有心理上的交流。这里的华人对于Sara这种艺术形式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种展览会有种新的认识,因为之前没见过的。

TOUTU
展览现场

    
M: Sara您对于温哥华有什么感觉?
S: 很亲切的感觉,因为在世界其他城市并没有看见这么多的香港人。而且,列治文像全世界最强的China Town,这里的超市能找到台湾、香港、中国南北方的食材、调味料。这里的港式餐厅还保留旧时香港菜式的味道。这连香港也很难找到了。
    
M:我相信在这里做一个这样的展览会很有意义,在深层里面慢慢的将在温哥华华人艺术圈推开。
W:我补充一下,希望Sara在温哥华的展览只是一个起点,在起点之后希望在北美洲相继出现更好的展览。
S:在北美洲的时候就参加过芝加哥、纽约的一些展览,现在这里做展览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也是在列治文医院出生,他们的爸爸是加籍。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缘分,这次Sen帮我安排住的就是以前住过的房子的对面。我睡房的窗口就对着以前的生活过的房子。
    
M:你是不知道的吧?
W:我之前是不知道,因为Sara住在温哥华的那段时间,我都在国内工作,我是在准备这项目的时候要去找房子才知道是住在隔壁,反正就是一件很有缘分的事情。
M:我这次应摩登氧分约稿,刚好也在温哥华,月底就要回国了,也算是一种缘分,非常感谢两位!希望展览在温哥华取得成功,我相信温哥华将会成为下一个,也是第一个大中华地区之外备受世界关注的华人当代艺术聚集交流的地区。也期望Sen再接再励为我们带来更多像Sara这样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的展览!

0915_22
谢淑婷(左二)、黄晨(左三)龙邃洋(右二)等在工作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