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第六届北京双年展是要汇聚那些像记忆一样深刻、像梦想一样神奇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来沟通世界人民的“记忆与梦想”,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又是一个金色的盛秋,又是一次艺术的盛会。9月24日-10月15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
双年展,是国际艺坛展示当代视觉艺术的一种制度化的美术展览形式。国际性的双年展,不但成为各国重要的艺术节日,也是各国彰显文化主张、发挥影响力的国际话语平台。中国的双年展应该选择什么?展示什么?坚持什么?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世界艺坛“架上绘画”整体式微的新世纪初,高擎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大旗,以期构建当代中国艺术评判标准,迄今已坚持了5届10年。
双年展参展作品来自世界五大洲,遴选各参展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展览以绘画和雕塑作品为主,也吸纳一定数量的影像、综合材料及装置类的作品。
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所说,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世界当代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国际平台,今年双年展的主题是“记忆与梦想”。记忆是人类心灵的碑铭,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精神省思的宝库,是艺术开掘的空间。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样丰富而珍贵,可以互相沟通,分享独特的心灵体验与精神芬芳。梦想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是消弭灾难的希望,是追求幸福的憧憬,是不懈奋斗的目标。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记忆与梦想凝聚着历史与现实,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最能够体现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唤起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发挥艺术家的审美想象,从而产生像记忆一样深刻、像梦想一样神奇的艺术作品。
中国北京双年展不仅是展示作品,更体现着当代中国在世界艺坛的话语权,也代表着当代中国的艺术价值评判标准。基于此,北京双年展与全国美展一直在努力拉开距离,努力凸显自己的文化主张和展览定位。就国内作品而言,大家认为,前五届参展作品大部分为写实风格,但是和其他国家的参展作品相比,中国的作品游离主题、风格比较单一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尤其是缺乏艺术想象力;艺术语言上也有过于精工细作之嫌,中国特有的大写意反而没有精品呈现。如果对外展出的中国画都是形式上的写意,这样的对外交流显然不利于发挥中国文化优良品质的对外影响。
《超验的禅思》 施瓦格尔·库特(瑞士)
《新的解剖》 奥马尔·加利亚尼(意大利)
《无题》 山德罗·基亚(意大利)
《阴影中的蛇》 A.R.彭克(德国)
《没有女人的男人》 马库斯·吕佩尔茨(德国)
《无题》 约格·伊门道夫(德国)
《好客的塔吉克人》 黄胄(中国)
《宁静》布里奥克·安德烈(俄罗斯)
《潘德明——徒步骑车环球第一人》 潘蘅生(中国)
中国北京双年展的学术定位,有学者认为,不必和其他国际双年展一样,把精力放在凸显“前卫”的艺术和热衷于邀请“国外知名”艺术家方面,应该继续坚持自身独特的定位,发挥对架上绘画的引领和社会功能。若想实现艺术的引领和更为深入的东西方艺术的对话,还应借镜观形,重视艺术体系的建设。无疑,既有强大的艺术体系又有强大的创作个体,是最为理想的状态,美的创造方能一碧千里,郁郁葱葱。
第六届北京双年展是要汇聚那些像记忆一样深刻、像梦想一样神奇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来沟通世界人民的“记忆与梦想”,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