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各种看起来形状奇异的陶罐子、陶缸、陶管…他们竟然是乐器?周松老师的作品,关联到视觉、听觉多感官的感受,如果不是亲身去感受一下,很难贴切表达它们的美妙之处!
走进广美陶瓷教研室,架子上堆着满满当当的陶瓷制品,各种或苗条或富态,带着一副东方脸孔的陶人像;各种看起来形状奇异的陶罐子、陶缸、陶管…他们竟然是乐器?咋听之下,感觉很有意思对不对?的确,这都是我们本期访问的主人公——周松老师的作品,关联到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的感受,如果不是亲身去感受一下,很难贴切表达它们的美妙之处。所以我们把这次采访的地点定在周松老师的陶艺教研室,边看边听边聊!
M:摩登氧分
Z:周松
M:周老师,这是什么乐器?(周老师向我们展示一个有洞的陶罐)
Z:这是一种鼓,叫“Udu”,翻译成中文就是“巫毒鼓”或者“乌嘟鼓”,起源于非洲那边,其实一开始非洲人并没有想把它做成一种乐器,而是用泥或者陶做的一个壶型器皿,非洲农村用来储存和运输食物或水。之前在展览上我还赋予了它两个功能:乐器,酒器,展览的时候还用来装酒,配上盖子,盖子拔下来还是一只酒杯,装茶叶什么的都可以。
M:您还有没有制作别的乐器?都是敲击乐吗?
Z:我现在做的陶乐器有几种,巫毒鼓、陶琴、陶笛、陶钟。陶琴有点像扬琴的发展版,比扬琴好看一些哈哈。把陶钟一排挂起来敲击,有点像编钟。陶笛的话也有几种不同形式,像笛子的,想埙的,我没有帮它们做哨口,所以吹起来比较要求技术。
M:老师你这里好玩的东西好多!这些乐器做一个要多久?怎样成型?
Z:我大概几天左右完成一个吧,基本上是上课的时候一边给学生做示范一边做的。拿泥巴堆砌上来,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结构,像建房子一样,有一些框架、间隔在里面。泥巴比较软,容易塌,可能做到一定程度要等它干一些,再继续往上做,如果想快点也可以拿电吹风速干。现在这些是经低温烧过,之后还要烧2次,基本不烧高温,顶多中温。烧太高温的话声音就没那么好了。它们的大小、结构、烧的温度不一样,声音也会不一样。陶琴敲的时候用一个木的棍锤,头上面缠上一些布。因为不需要这么硬的声音,而且也安全一点。
M:所以它的音色是一种巧合吗?是天然的声音?
Z:可以这样说。因为大的东西可以控制,但如果你想要很细微、很准确的“哆唻咪发嗦啦”,不好控制的。陶瓷调不了音的,因为没有烧的时候它很脆弱,你不能去动它,一动就碎了,而烧成以后你又动不了了。
M:你的陶器与音乐结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契机促使你想做这种事情?
Z:2006年,因为我自己一直比较喜欢音乐,年轻的时候也比较有空、有精力。跟朱芳琼也认识了很久,他是一个会玩很多奇特乐器的乐手,玩过民谣、玩过摇滚。以前我和芳琼会经常一起玩,现在他住在云南。泥土和音乐,这两个领域本来真的没什么交集,我们就考虑有没有可能一起做个东西,设想了挺久的。06年时试着做了个陶乐器,所以就开始了。
M:那您一开始做得陶乐器就是现在这种吗?这9年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进化?
Z:一开始做的是蒙皮的陶鼓,鼓腔就是陶瓷做的,别人的鼓大多数是木头的,有一部分是金属的,陶的很少。但陶的短板是它很重,也很脆弱,但是我们选择做这可是因为没有人做。一开始做得乐器因为没有经验,声音不是很好的,但一敲,还是会觉得很神奇。最初做的鼓我们有去查过一些古代的鼓的资料,主要是唐代的鼓,马家窑的鼓,等等一些形状的参考。最初第一个鼓我们都有留着。然后随着时间,乐器的品质会有提升,种类有拓展,除此之外,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涉足音响这方面,做成陶瓷的音响。
M: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学生关于陶乐器的知识吗?
Z:我开了一个选修课。乐器那部分没有很集中地做。上课的时候会做2,3件这样
M:你有办过什么关于陶乐的展览?
Z:2010年有在深圳艺穗节演出和展览。
2011年在扉艺廊举办了一个“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是围绕声音的一个展览,所有东西都跟声音有关系,当时做了2场陶乐演出,开幕一场1个多小时的,还有闭幕一场,展览中的乐器卖掉一些,有些被别人收藏了。
还有2013年在太古汇的“城市·泥土·声响”展览和表演,是我声乐作品的独立个展。展览里展出了我做的双面佛陶音响,还有一些小的陶音响和无源号角,可以连接手机USB,现场还有现代舞者配上古典弦乐,即兴现代舞表演。
M:看到你以前在扉艺廊的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都是几个人一起玩音乐,你是有一个乐队吗?
Z:没有。我的主业还是玩泥巴,哈哈。展览时有的是邀请回来的乐手,加上我跟我拍档芳琼。
M:你们演奏音乐时会有谱子吗?几个人怎么配合?
Z:我们玩的都是即兴音乐。它的原理跟西班牙的佛拉明戈差不多,更注重的是拍子的配合与节奏的配合。
2011扉艺廊“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中的演出
2011扉艺廊“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现场
2011扉艺廊“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声音装置
2011扉艺廊“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现场
陶琴
2013年在太古汇的“城市·泥土·声响”展览,双面佛
瓷音响
无源号角
现代舞者即兴现代舞表演
M:你觉得陶瓷、泥巴、音乐三者间有什么关系?
Z:我的理想就是把这几种看起来不太搭边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还要做得很自然一样,哈哈。目前的考虑是把陶音响做一些小批量产品,与更多人分享。
M:看到你的作品都融入和很多元素在里面,比如与音乐之间的跨界,或者东方元素。想问问你平时是个注重生活乐趣的人吗?生活的乐趣在于什么地方?
Z:也会吧。我以前有专门学过一下古琴,还有就是跟我的拍档芳琼玩了一下鼓。
M:你平时对中国东方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吗?
Z:算是的。有一个好玩的小插曲:我有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学生,他是基督教的,很想把我也拉进基督教。他之前过来我在南亭的工作室看了觉得很失望,觉得我是一个佛教徒,但实际上我什么宗教都不是。只是从小有接触这些东方元素的东西,毕竟是中国的传统,所以有在作品中融入了些。也不是要专门做有这些元素的作品,主要还是会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吧。我也一直跟学生说,还是要自己感兴趣的,想做的作品才会有意义。
M:那你喜欢的东西有些什么?作品的灵感从哪里来?
Z:平时见到的、好玩的、喜欢的东西,用王小波的说法就是,活在世上无非就是希望能碰到一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情。
M:除了陶乐器,说说您别的作品比如人像,形体都挺特别,很苗条或者很胖,人脸也差不多,为什么喜欢这种形体?
Z:这倒不是专门造成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想一部分原因是满足工艺上的要求吧,苗条的那种,实心的,如果做很大要空心的话会很麻烦。对于人脸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念书的时候也会有一种训练,要把一个作品跟模特做得很像才算合格,但我后来发现,人脸的不同除了对跟你很亲近的人有意义意外,绝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意义。所以我就采用了比较概念化的脸。
M:您现在主要在做什么样的作品呢?
Z:什么样的都有。我比较擅长的还是雕塑类的东西,我学的是装饰雕塑。但还是会把一些东西结合。
总的来说我做的东西有4大模块吧:
大型公共艺术雕塑;陶瓷音响、乐器,包括制作、研究、表演的形式;参加展览、和现代舞蹈合作;还有小型日常陶器,如花器
M:周老师,你对以后的想法是什么?
Z:一直坚持现在的做下去吧,比如展览,之前澎工作室做了第一回展,以后等再多做一些作品之后,会策划第二回展。然后想要开发一种陶瓷音箱产品,争取推出一些产品到市场上。现在很多人看到我的音响都很有兴趣,但现在只有艺术品,体积比较大,很难摆在家里,而且作为艺术品的价格也会很贵。8月份我也会到宜兴去,那里有一个均陶研究所,我去研究学习一下紫砂壶、大拇指堆贴花,这些均陶比较传统的工艺。
最后,送上“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现场演奏陶乐器的视频,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一下陶乐器的神奇与美妙!
后记:有一个善于善于思考的头脑,一颗勇于联合新事物的心,一双能够创造的双手,生活永远会充满激情与快乐。我们期待周松老师在不久的将来,能为我们呈现泥土的更多可能性,带来更多充满跨界惊喜的作品!还有感谢周松老师的贤内助,珠宝首饰设计师刘千嘉对本文细节的补充以及资料提供。
【阅读延伸】
关于周松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6年至2010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
2011年起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陶瓷教研室
参展:
2014 韩国东亚当代陶艺交流展 韩国
201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广东省美展 广东省艺博院
2014 广东省高校陶艺学院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3 “城市•泥土•声响”陶器声音装置展(个展) 广州太古汇
2013 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教师代表作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3 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北京世纪坛
2012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北京世纪坛
2012 东亚当代陶艺交流展 台湾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2011 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馆
2011 2011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 石湾中国当代陶瓷美术馆
2011 “澎——朱芳琼、周松陶乐工作室第一回展” 扉艺廊
2011 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 深圳湾国际艺穗节 深圳市南山区
2010 《目眩神迷–新时代动漫美学展》 广东省美术馆
2009 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2009广州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珠海美术馆
2008 三国演义——中日韩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
2008 异化——广东当代陶艺实验展 石湾中国当代陶瓷美术馆
2008 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200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广东省美术馆
出版:
《生活之美——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作品集》2013年9月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作品集》2012年12月出版 江苏美术出版社
《新域-东亚当代陶艺交流展》2012年12月出版 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作品集》2011年12月出版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年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2011年10月 中国文艺学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集》2011年1月出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实就是过去的未来——2009广州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09年4月出版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三国演义•2008年中日韩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2008年8月出版 中国文艺出版社
《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 2007年11月 岭南美术出版社
获奖:
“长隆酒店二期工程公共艺术设计项目”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颁发“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陶鼓与陶低音音箱》获“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银奖
《高士》获广东省高校陶艺学院展一等奖
收藏:
“琴人”陶低音音箱两件为广州美院设计学院收藏
陶鼓一件为姬德顺教授收藏
陶鼓两件为冯峰教授伉俪收藏
陶鼓一件为曾鹏教授收藏
陶鼓两件为肖瑱女士收藏
陶鼓一件为歌手小河收藏
陶鼓一件为歌手小刀(刀疆华)收藏
雕塑作品《无我相》之一、二为广州私人收藏
油画作品《女人体》两幅为方敏女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