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呼吸之间
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意义

要培养艺术人才,更需要关注下一代的成长

2014年02月20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龙邃洋
分享到:

内容摘要:有些人似乎对艺术家这种职业或这类人群有恐惧感,的确,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艺术大师都是或像是个疯子:梵高、蒙克、莫迪尼阿尼、达利…… 他们的作品价值的确很惊人,而且他们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影响了全世界,但他们要么进过疯人院、要么自杀、要么光着身体站在浴缸里画画。

    
龙邃洋 文
    
艺术家=疯子?

    有些人似乎对艺术家这种职业或这类人群有恐惧感,的确,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艺术大师都是或像是个疯子:梵高、蒙克、莫迪尼阿尼、达利…… 他们的作品价值的确很惊人,而且他们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影响了全世界,但他们要么进过疯人院、要么自杀、要么光着身体站在浴缸里画画。这样的行为真的不是平常人能理解得了。中国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八大山人、怀素,不是有点痴颠就是个疯酒的醉汉!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例子就会拒绝自己的孩子进行艺术的培养:“我不要我的孩子像他们那样生活!”
    

12131
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作品

    
    的确,这样的代价换来的艺术成就谁也不想拥有。可是,这些只是艺术这个圈子里最极端的例子,他们的负面形象能遮蔽艺术带来的正能量吗?当今世界顶尖设计师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他的作品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在30 余载的设计生涯里,这个鬼才横越了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工业设计领域:建筑、室内设计、家具、3C 产品、厨房与卫浴设备、时装、食品、平面设计、交通工具……;他期许自己设计出 对环境与全人类有益的作品,而且是以最少的用料、最合理的定价,让消费者觉得满意、可以长久使用的最佳产品。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史提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曾经三次荣获奥斯卡奖,并且是有史以来电影总票房最高的导演,他的电影已经创造了接近80亿美元的国际总票房。2006年,《首映》将他列为电影业最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物。他位列《时代》“本世纪最伟大的一百人”名单中,并在二十世纪末被《生活》杂志评选为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11
《辛德勒的名单》史提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代表作之一

    
    当代著名建筑家扎哈•哈迪(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第一位获得该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女性建筑师,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而她把“神的视角”转换到普通人在地面上的视觉审美方式让建筑这种注重解构与空间感的艺术在视觉上又有了重大的突破。
    

22222
扎哈•哈迪(Zaha Hadid)作品

    
    杰夫•昆斯(Jeff Koons),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被称为继安迪•沃霍尔之后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昆斯从1980年代就开始出名,他的特别在于既俗又贵。杰夫•昆斯的不锈钢雕塑作品《悬挂的心》曾在纽约拍出2600多万美元的高价,创下了在世艺术家的成交价新纪录,他也成为拍卖场上作品最值钱的在世艺术家。
    

3333
杰夫•昆斯(Jeff Koons)作品

    
    可见艺术的观念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视觉审美的需求也是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很多艺术家,因他们出众的才华而拥有超乎常人的社会地位和高品位的生活品质。而上述所提到的大师虽然很多都是设计行业的,甚至还有乔布斯,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商界传奇英雄都并非艺术家,但他们对当代视觉艺术观念的追求都是达到完美极致的,因而他们才会在各自的领域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为世人带来无限的正能量的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品致的。
    
艺术=生活
只是艺术家们的意淫?
    艺术家之所以被大众看作为极端人群,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把艺术和生活(生活模式)等同起来,或者被认为分不清艺术与生活的分野。因而这种“泛艺术主义”的观念总是被大众嗤之以鼻。然而,大众却很难看到,艺术家正是用这种近乎极端的态度,在摆脱利益束搏的前提下去实践艺术对生活的融合,以及艺术对未知视野的探索,就如科学家把自己锁在实验室潜心做研究一样,其实艺术的伟大也造就了生活之美,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消闲和打发时间的衍生学科或副产品。造就这种偏见,全赖于现代分科是教育下的学科排序把艺术摆在了最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我想,至少,艺术家提出的口号总比政治家、经济家来得要靠谱,毕竟他们的追求是不存私心的。
    
当代艺术=无病呻吟?
    对于当代艺术的不理解,或者说“看不明白的东西就是当代艺术”,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意识。这无异于已经给艺术判了死刑。说起艺术,大家总会想起达芬奇那延续了五百年的光辉形象,又或者是毕加索的趣闻逸事,一旦说到装置啊、行为艺术啊、影像艺术啊就立马邈起嘴角,稍微有点学识和礼貌的人顶多也只会沉默不语。其实,这些也是存在了几十年甚至快一个世纪的艺术形式,可是它们接受度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为什么呢?
    

4444
达芬奇的手稿
    
5555
毕加索作品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人对于存在却看不太明白的东西,通常首先用视觉经验去判断,如果他觉得“好看”也许他就会追问下去,用理性思维去解答视觉上产生的疑团。一旦“不好看”可能就直接屏蔽掉了。而当代艺术,在经过几百年的视觉演化,已经不再停留在“直接视觉经验”上了,也就是说,艺术家可能用“一堆东西”或者“一种行为”去表达一个复杂的东西,这个东西有可能是一个故事,有可能是一种态度,也有可能是一个哲学命题,总之不是一件简单的看上去很美很明确的东西。因此,这种超越大众视觉经验很多的“艺术”,自然地大众就会给个“差评”!所以,艺术家看到“差评”之后反应是怎样也不用我多说了。
    
我们的视野=下一代未来?
    又如前面所提到的乔布斯,今天手机都变成了像一块“砖头”一样,上面没几个按钮的东西,多拜他所赐。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极简主义者,所以要求做出来的产品都是以简约作为最大化。其实很大原因是源于美国著名的当代艺术电影开拓者库布里克的1968年拍的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2001太空漫游》,电影的开头,一个像砖块一样表面是镜面黑色的长方体垂直落到了地球,那时还没有人类,只有猿人,猿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开始时都很害怕,但慢慢的有只猿人开始走进这个方体,发现它没反应,于是又继续逐步靠近,最后大家都围在这个方体周围,琢磨这是个什么东西,突然不知道为什么,有只猿人触碰了这个方体,方体发出了光芒,吓得猿人四散。从此,猿人就开始了向人类进化的进程……其实,这个方体就是圣经中的约柜,约柜具有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光芒就是约柜无意被人猿打开后神秘力量外泄使人猿有了智慧并开始进化成人。然而库布里克并没有采用圣经中关于约柜描述的样子。而是用了自己对于“外来先进物种”所使用的先进科技工具的想象去“创造”了约柜的形象。而恰恰就是这个形象引发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了乔布斯的想象和追求,于是几十年后,果然有了像电影中没有任何按钮通过轻轻触摸就启动的装置。在这产品发明之前,没有按钮或只有几个按钮的电话在产品设计界是遭到嘲笑的,谁也没想到移动电话的外形从那时开始被完全的颠覆过来。库布里克的电影本来在那个年代就没几个人能看得明白,而乔布斯对苹果产品的坚持也是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他们却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
    
2
    
3
    
4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由此可见,当代艺术本身就具有先锋性和前瞻性,越接近、越能理解当代艺术当然就越站在时代的前沿。也许很多东西,从我们的认知的角度、程度上都无法理解。但既然存在了,我们就不能忽视或无视其存在的价值,甚至把这种无知、否定和掩耳盗铃的行为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种行为无疑扼杀了下一代自我素质提升的门道。因此,我认为当代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人才很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打通当代艺术与普通大众认知的渠道,让“高深”的视觉语言至少让大众认识、接受,至于他们学不学是一回事,就像古拉丁文、希伯来文一样,大家知道它是存在的,而至于干什么用的,不抗拒就可以了。抱有如此开放的态度,下一代才拥有从小接受当代视觉艺术熏陶的机会,才有机会感知这种艺术存在。看多了,不用老师去分析、解说,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想法、意图。这和你与身边的人相处了几十年,他不用说,眼神动一动就知道他要什么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似乎兜了一大个圈,现在回到我想说的主题上: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意义,除了依然几百年不变的追求培养艺术人才外,更需要用宽容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当代艺术的各种稀奇古怪,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是不会让您的孩子变成怪物的,只会让孩子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为,视觉是第一性的,假如,通过已知的东西进行想象,想象并创造出来的东西是1.0的话,能通过未知的东西想象出来的东西那就是2.0的。如果对于未知的东西要先通过已知的途径去解构、分析,搞清楚了,再进行升级改造,那顶多算1.1的。视觉经验(又称感性认识),就是理性经验(逻辑)的长期积累所产生的快速判断。在演化心理学中,逻辑就是猿或人猿时代在树之间跳跃时通过眼睛判断空间距离与身体甩动幅度之间的三维计算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逻辑的产生,视觉是最重要的。面对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是一个全新的言语体系里的东西,视觉经验全无的情况下当然很正常。但如果因此而阻止你的孩子去接触的话,过了二十年后,满大街都是这样的艺术品时他才开始弄懂是什么一回事,那无论在知识还是人格品质上他都比其他人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