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应该如何去形容约瑟夫·博伊斯呢,一个热爱和平的纳粹分子?一个改变世界的艺术教授?一个钟爱兔子的达·芬奇二世?一个何等丰富又内涵又矛盾的人生才当得起这么些头衔?
应该如何去形容约瑟夫·博伊斯呢,一个热爱和平的纳粹分子?一个改变世界的艺术教授?一个钟爱兔子的达·芬奇二世?哈哈,大咖只是随意地组合了一下,不过这些词汇的确形容的是博伊斯的特征。咋看之下还真难明白,一个何等丰富又内涵又矛盾的人生才当得起这么些头衔?这个怪人,大概就只有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了。
年纪轻轻的达·芬奇二世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没错,你可别以为他只是那个会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他可谓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跨界全才!他那涉足众多领域的跨界发明,你根本不可能相信这是同一个人做出来的!
达·芬奇设计的仿真机器人(什么!500多年前就有仿真机器人!)
达·芬奇发明的机关枪(他还造武器了!)
世界上第一架能自行驱动的“汽车”出自达·芬奇之手!
《维特鲁威人》达·芬奇画出了世界上比例最完美的人体!
总之,达·芬奇在众多学科上的广泛涉猎给予了后世不可估量的参考与感悟。“达·芬奇二世”可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当得起的哦,但博伊斯却是在大学期间就被人如此称呼了。他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时,就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风格和思想。他巨大的阅读量和关注范围,更使他在大学同伴中显示出一如达·芬奇的渊博学识和深邃思想,引人瞩目,年纪轻轻就被人夸赞是第二个达·芬奇!
博伊斯也一直在追随着达·芬奇的脚步,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他的艺术不仅涉及到人道主义,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而且还寻求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注入创造性的理念。相比起达·芬奇,博伊斯的影响大多是观念上的。尽管他所获得的声望远不及达·芬奇,但博伊斯的作品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和问题的指导性。后来的他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观念艺术家,“行为艺术”“社会雕塑”等概念的创始人!
《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实际上只是由博伊斯开了个头种下一颗棵树,其余6999棵橡树都是由市民和追随者自发种下的,卡塞尔从此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假如人等同于树,聚集大量个人的城市就是一个森林。这正是博伊斯所提倡的“社会雕塑”的力量所带来的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古怪而身体力行。
他另一著名的行为艺术《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他坐在空屋里,头上涂了蜂蜜,脸上覆盖金箔,怀抱死兔子,暗示了他向上和神,向下和动物和地连结为一体。此外,博伊斯认为人应该学会蜜蜂的勤劳,热爱和平,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哪怕当时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博伊斯,但这件行为艺术引起了大众的轰动与关注。还一度照亮着大多数怀才不遇的、落落寡欢的艺术家们灰暗的心扉,令他们将自己作品的不被理解归罪于大众的浅薄。
《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1965年
《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1965年
2011年艺术家李牧模仿《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行为艺术
李牧模仿《如何向死兔子解释图画》现场
博伊斯用中国的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做成了纸上彩色丝印版作品《中国兔子糖》,是不是感觉很亲切!
另一件与兔子有关的作品,欧亚西伯利亞交响曲第32 章
兔子一直是博伊斯钟爱的动物
作品《我爱美利坚,美利坚爱我》中,他和一只北美荒原狼度过了三天,狼一开始表现出侵略性,然后是警惕,最后变得友好,伊斯的眼睛从未离开过那只狼,甚至在狼窝里进入睡眠!博伊斯用这个行为艺术引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注,倡导人类对暖性社会构建认识。
博伊斯因此被称为 “世界的巫师”, 这个称呼与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有关。世上被称为“世界的巫师”的另一位艺术家,正是达·芬奇。的确,世上或许没有比博伊斯更具有演讲才能、更能用充满深意的作品带给公众感悟的艺术家了。
扑朔迷离的政治去从
艺术界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地方,有些习惯了从形式上评判作品好坏的人看不惯博伊斯的行为艺术,说他哇众取宠,毫无意义。博伊斯另一个充满争议的地方,还在于他有一段残暴与血腥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个希特勒军团的纳粹分子!在从军期间一次坠机重伤而又被当地“野蛮”民族鞑靼人相救的经历,给了博伊斯一种良心的重击和醒悟。况且他一直认为打仗不是出于忠诚,只是一种受难。他当时参加战争只算是时势使然。在结束军人生涯后,博伊斯决心致力于从事艺术救赎和艺术疗治的创作路线,通过艺术实现生命救赎,展示人类最真诚的博爱精神。
尽管博伊斯的一生仿佛从没根绝与纳粹的关系,他的岳父是纳粹主义支持者,他艺术创作的赞助者斯托赫尔和埃里希都是纳粹者,博伊斯本人去世前几周在慕尼黑的演讲中还提到了德国复兴的可能性,但他最深的想法依然是,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他用接下来的一生追求人道主义、用他的艺术倡导和平、人与动物、土地、社会的和谐!
一些战争中他经历过的事物——毛毡、红十字、血痂、油脂,作为艺术元素被他反复运用,但与战争相关的情绪,诸如残酷、恐怖或是悲苦在他的艺术行为中都鲜见。
别因为他的过去,忽略了他带来的正能量!
纳粹的过去让约瑟夫·博伊斯受到争议,但并无掩盖他艺术造诣为后世带来的正面影响。博伊斯的许多行为作品可以说只能感悟,根本无法被展示。他认为艺术方式是人类最本真的方式。他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人人发挥本性,就能最纯真地参与社会、解读社会,使得社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自他之后,艺术的价值已无法停留在形式审美上,它变得同诗歌、文学、音乐以及哲学一样,承担对人类文化机制质疑、破坏和重建的重任。
博伊斯虔诚地面对艺术,真实地面对生命,他自由的艺术形式与理想,都使他如达·芬奇一般成为世界艺术里独树一帜的英雄。他令当代艺术掀起了一场认知的狂潮。人们甚至把它捧到教堂中十字架上救世主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博伊斯通过艺术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