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艺术/艺术事件
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

多元空间中崛起

2015年02月11日 本文来源:微信 图片来源:微信 作者:yuko
分享到:

内容摘要:各类机构在进行所谓积极的知识生产的同时,在它们自身或之间也需要某种批判力,从而接受质询和获得新的变化。

    
1
    
展期:2015.2.11—3.8
展厅:广东美术馆1—12号厅
    
    近些年来各类机构的兴起与变革成为当代艺术场域最活跃和重要的现象。这些机构包括美术馆、学院、艺术中心、艺术村以及另类空间等,它们构成了艺术系统中的不同环节,其层次的多元程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整个生态的面貌。当然,各类机构在进行所谓积极的知识生产的同时,在它们自身或之间也需要某种批判力,从而接受质询和获得新的变化。
    
    广州的当代艺术机构亦是如此。多元空间并进,尤其是民间空间日渐扩大的趋势无疑给广东当代艺术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以往对于此区域的生态考察更多地从艺术家和群体入手探讨其图式与语言特征,而此次我们希望以机构为单位来呈现其体系、脉络及形态上的状貌,更重要的是以机构为视角来展开其对生态的某种思想介入和知识生产的系统研究。
    
    参与展览的机构并不能完全覆盖广州,但是它们无疑是这个艺术生态当中重要的发散点。学院部分重在展现当代艺术传承在目前的结果以及与周边群落的共生关系。小洲村部分通过对该区域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案例采样,探讨一种反机制形态的空间和自我表达。作为官方艺术体系外的当代艺术“研究—教育”平台,广东时代美术馆“黄边站”呈现的是它们既往的工作理路以及自然衍生的新的现场实践。刚成立不久的当代艺术中心主要着力于对其艺术家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审视,以及中心作为对外交流平台所产生的区域内外的思想碰撞和思维转换。wx团队则是从生态研究与地域环境探测的角度以特殊的方式介入各机构和区域,以形成某种具有启示性和隐喻性的观看表述。
    
    我们这种生态勾描和研究的重点之所以聚焦于青年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是最鲜活的、未定型的、行进中的力量,并且,其中不少机构的工作之一就在于培育这些新兴的崛起者。正是如此,本次展览力图从广州出发,以机构为纽带,展示与研讨、文献编撰结合,形成对该地区青年当代艺术生态的一次深度观照,并为以后的其他区域的艺术生态考察提供参考价值。
    
    展览分为5个单元,分别是“学院超链接”“黄边时间”“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转换”“游走在虚实之间”。
    
第一单元:学院超链接(单元策展人 胡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院与当代艺术的关系被简单化地理解,但若历史地看,学院内部和外部如何纠合孕育出当代艺术的实验却是耐人寻味的话题。本单元所希望展开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梳理学院内部发生的艺术实验的延展关系。在今天,20世纪80、90年代美术学院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关系被重新讨论,在当代艺术的场域中,学院的因素如何被评估值得放在一个历史的长时段中进行审视。而我们所集中针对的是学院传统以及当下的变革对于青年艺术家生态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则是与学院相伴随的各类艺术群落的兴起,它们与学院产生互补和互动的关系,其思想和艺术生产资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学院,同时在创作和交流形态上又区别于主流的学院教育体系,这两者的链接关系也是探讨学院问题时所必然要考虑的重要现象。
    
    而作为这些“链接”在艺术创作上的显现,我们便看到了图式绘画、叙事结构、感知体验、身体实践以及跨界探索等方面训练的延展以及相对应的体系反叛,因此,展览现场所呈现的正是这些思维与行动议项的视觉结果,而背后的经脉还有赖于更多的文本来梳理贯连。
    
【参展艺术家】
    
陈子君、秦晋、周钦珊、沈瑞筠、喻旭东、韩建宇、黄一山、莫希亮、伍思波、袁泽强、郑梓程、苏宇俊、刘佳婧、杨义飞、杨小满、何利校、吴超、李景湖、01小组、陈文华、肖映河、李汉周、黄春风、黄海清、李景芳
    
【部分作品欣赏】
    
2
伍思波 《残阳晚钓》 布面油画 2010年
    
3
吴超 《植物人视听唤醒项目》 混合媒材装置 2014年
    
4
秦晋 《握住我的骨盆》行为 装置 2014年
    
第二单元:黄边时间(单元策展人 李耀)
    
    本单元试图以广东时代美术馆下属的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为对象,对其在过去两年的工作机制、实践轨迹、搭建的专业与社群网络、做出的成果和仍在持续更新的艺术生态培植试验进行梳理、回顾与呈现。通过时间的线索,把黄边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同台推衍,以静态的艺术作品、工作文献、录音、录像为基础,结合动态的现场表演、论坛、讲座、分享会、对话和新项目的生产,整体呈现黄边站的工作肌理与机构特质:一个基于特殊时间性的实践共同体与价值实验室的真实形态和潜在内涵。
    
【参展艺术家】
    
广东时代美术馆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全体成员,以及杜忠健、黄成、黄河、何俊彦、黄山、胡向前+邵振兴、赖志杰、卢珊、魏然、熊秋悦、银坎保、周玉谐等艺术家
    
【部分作品欣赏】
    
5
黄山 《In anywhere between 两者之间》 灯箱 2015年
    
6
银坎保 《水泥锥认领行动》 行为档案 2013-2014年
    
第三单元: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单元策展人 胡震)
    
    乔治·迪基认为,艺术是由艺术家、批评家、美术馆馆长、画廊经纪人和收藏家等构成的一个系统机制。在这个系统中,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对艺术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西方当代艺术的变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迪基所言不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可以忽略那些游离于系统之外的野生力量。恰恰相反,正是所谓系统内部的自我更新和来自系统外的挑战和对抗,才赋予我们今天所说的“机构生产”以更多元的实验方式和更贴近艺术本质的自由表达。“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将以成熟的西方艺术机制为参照,通过对广州小洲村的青年艺术家及相关机构负责人个案的交叉呈现,真实地记录小洲斑驳陆离的艺术原生态,探讨青年艺术家们如何在“机构生产”的时代语境中以一种反机制的姿态进行的艺术空间制造和自我表达。
    
【参展艺术家】
    
蔡远河、林伟祥、方亦秀、茹创业、何子健、柯坎法、柯荣华、袁淑玲、康甲、郑龙一海、杨帆、郑琦、王犇等
    
【部分作品欣赏】
    
7
林伟祥《花·木·茶》之《树·影——对影落人间》 布面丙烯 2013年
    
8
杨帆 《父亲》 绘画装置 2014年
    
第四单元:转换(单元策展人 李冠宇)
    
    本单元试图以广东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此次当代青年艺术生态考察展的一条机构线索,从艺术中心这一开放的载体出发,探索在此之上艺术家于空间和时间之中发生的各种“转换”,研究其对青年艺术家的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观客观影响及他们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力求通过梳理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下的广州青年艺术家生态状况;另一方面也将从机构自身的独特性出发,思考青年艺术家在聚集的工作室区域内所产生的思维、创作的交流碰撞与改变;也尝试通过中心的国际艺术家交流平台,关注在外的广州青年艺术家于不同新域下的形成的转变与新的可能性。
    
【参展艺术家】
    
段俊豪、黄道明、邓子军、方迪、胡诚、洛鹏、罗奇、李振中、孙佳兴、吴达立、夏天、杨国强、游飘、曾曦、周霄鹏、张志峰等
    
【部分作品欣赏】
    
9
罗奇 《迷草》 布上油画 2014年
    
19
洛鹏 《时间木马》 装置雕塑 2015年
    
第五单元:游走在虚实之间(单元策展人 wx团队)
    
    wx团队依据此次展览的主题——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为思考点,以机构为出发单位,研究地域环境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地域生态环境与地域人文状态是一个虚实转换的问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广州这个大环境下各个地域特性显著,每个被划分的小区域都具有各自的生态环境与其驻地当代艺术青年的人文状态。以“艺术生态地图”为载体、“记录光”为投射、“光合作用生态研究”为感知组织起了此次wx团队项目的总体方案概念——游走在虚实之间。
    
【参展艺术家】
    
wx 团队、黄京、赖志杰、赵宝琛
    
【部分作品欣赏】
    
10
wx团队《当代艺术生态地图》 综合材料 2015年
    
11
wx团队 《记录光——黄边的床》影像/电子媒介 2015年